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1 前言 | 第11-19页 |
·牛支原体及其牛支原体病的简介 | 第11-12页 |
·牛支原体病治疗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·牛支原体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·牛支原体的分离培养 | 第13-14页 |
·牛支原体的血清学检测 | 第14页 |
·牛支原体分子生物学检测 | 第14-15页 |
·牛支原体的膜表面相关蛋白的研究 | 第15-17页 |
·牛支原体毒力基因的研究 | 第17页 |
·硫辛酰胺脱氢酶简介及其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8-19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19-34页 |
·材料 | 第19-22页 |
·菌株、培养基和血清 | 第19页 |
·主要化学试剂和耗材 | 第19-20页 |
·主要实验设备 | 第20页 |
·实验中主要溶液及其配制 | 第20-22页 |
·方法 | 第22-34页 |
·牛支原体的培养 | 第22页 |
·菌体蛋白的制备 | 第22-23页 |
·菌体蛋白浓度测定 | 第23-24页 |
·双向电泳 | 第24-26页 |
·免疫印迹结合质谱技术筛选免疫相关蛋白 | 第26页 |
·M.LPDH的基因克隆 | 第26-27页 |
·M.LPDH重组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| 第27-28页 |
·重组质粒pET-28a-pM.LPDH的转化及诱导表达 | 第28-29页 |
·重组蛋白pET-28a-pM.LPDH表达后可溶性判断 | 第29页 |
·重组蛋白M.LPDH的可溶性表达条件的摸索 | 第29页 |
·重组蛋白pET-28a-pM.LPDH诱导条件的优化 | 第29页 |
·重组蛋白M.LPDH的纯化 | 第29-30页 |
·重组蛋白M.LPDH的免疫学功能鉴定 | 第30-31页 |
·辛酸-硫酸铵沉淀法纯化M.LPDH多克隆抗体 | 第31页 |
·M.bovis膜蛋白的提取 | 第31-32页 |
·M丄PDH的膜蛋白定位 | 第32页 |
·M.LPDH对牛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吸附检测 | 第32-34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4-48页 |
·双向电泳用的菌体蛋白制备及制备蛋白的浓度测定结果 | 第34页 |
·牛支原体蛋白双向电泳图谱 | 第34-35页 |
·牛支原体蛋白双向电泳及其免疫印迹图谱 | 第35-36页 |
·M.LPDH的质谱结果 | 第36-37页 |
·M.LPDH基因的克隆 | 第37-38页 |
·重组质粒pET-28a-pM.LPDH的鉴定 | 第38-39页 |
·重组蛋白M.LPDH的诱导 | 第39-40页 |
·重组蛋白M.LPDH的可溶性判定及可溶性条件摸索结果 | 第40页 |
·重组蛋白的诱导条件的优化 | 第40-42页 |
·重组蛋白M.LPDH的纯化 | 第42-43页 |
·重组蛋白M.LPDH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| 第43页 |
·重组蛋白M.LH Dot blotting鉴定结果 | 第43-44页 |
·ELISA检测结果 | 第44-45页 |
·M.LPDH多克隆抗体纯化的结果 | 第45页 |
·M.LPDH多克隆抗体的效价测定 | 第45页 |
·M.LPDH的膜蛋白定位 | 第45-46页 |
·激光共聚焦结果 | 第46-48页 |
4 讨论 | 第48-53页 |
·免疫蛋白质组学技术对M.LPDH的筛选 | 第48-50页 |
·双向电泳条件的选择 | 第48-49页 |
·双向电泳及免疫印迹筛选免疫相关蛋白实验中遇见的问题 | 第49页 |
·M.LPDH的选择 | 第49-50页 |
·M.LPDH的体外表达条件的选择 | 第50-51页 |
·M.LPDH的基因克隆 | 第50页 |
·重组蛋白M.LPDH的表达 | 第50-51页 |
·重组蛋白M.LPDH的免疫学功能研究 | 第51页 |
·Western blottingting和Dot blotting结果分析 | 第51页 |
·ELISA检测结果 | 第51页 |
·M.LPDH的膜蛋白定位 | 第51-52页 |
·M.LPDH的粘附功能初步研究 | 第52-53页 |
5 结论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