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目录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7-12页 |
1. 论题的提出 | 第7页 |
2. 研究综述 | 第7-10页 |
3. 研究的目的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焦循生平 | 第12-21页 |
1. 时代与地域环境的影响 | 第13-15页 |
2. 求学交游的影响 | 第15-21页 |
第二章 《孟子正义》的撰写 | 第21-27页 |
1. 撰写的原因与条件 | 第22-24页 |
2. 体现了焦循的政治理想 | 第24-27页 |
第三章 《孟子正义》中对宋明理学的态度 | 第27-37页 |
1. 引朱子注文以补充赵注 | 第28-31页 |
2. 引朱子注文以规正赵注 | 第31-33页 |
3. 采多位宋明理学家以补朱子 | 第33-35页 |
4. 对宋明理学终有门户之见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《孟子正义》是对戴震学术路径的成功实践 | 第37-49页 |
1. 继承“四体二用”的文字学理论 | 第38-40页 |
2. 坚持“因声求义”的训诂原则 | 第40-42页 |
3. 义理之学深受《孟子字义疏证》影响 | 第42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