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方法综述与评价 | 第9-10页 |
·区域可持续发展主要评估方法 | 第10-16页 |
·社会学角度评估方法 | 第10-11页 |
·经济学角度评估方法 | 第11-14页 |
·生态学角度评估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伦理学角度评估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可能创新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基本理论介绍 | 第18-23页 |
·可持续发展评估方法的比较 | 第18-20页 |
·可持续发展评估方法比较分析结论 | 第20-23页 |
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23-28页 |
·秦皇岛自然生态环境概况 | 第23-24页 |
·秦皇岛市经济发展现状 | 第24-26页 |
·秦皇岛市社会发展现状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秦皇岛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| 第28-32页 |
·秦皇岛市人类发展指数计算 | 第28-30页 |
·社会发展能力指数计算 | 第30-32页 |
第五章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秦皇岛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| 第32-41页 |
·真实储蓄率 | 第32-37页 |
·秦皇岛市环境污染损失的计算 | 第32-34页 |
·秦皇岛市资源损耗(生态破坏)损失的计算 | 第34-35页 |
·秦皇岛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总量 | 第35页 |
·秦皇岛市真实储蓄的计算 | 第35-36页 |
·以真实储蓄率为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评估 | 第36-37页 |
·秦皇岛市财富水平及其构成 | 第37-41页 |
·秦皇岛市的人造资本 | 第37页 |
·秦皇岛市的自然资本 | 第37-39页 |
·秦皇岛市的人力资本 | 第39页 |
·秦皇岛市的财富水平 | 第39页 |
·以财富水平为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评估 | 第39-40页 |
·秦皇岛市财富构成 | 第40-41页 |
第六章 秦皇岛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学评估 | 第41-44页 |
·生态占用的计算方法 | 第41-42页 |
·秦皇岛市生态占用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结果 | 第42页 |
·以生态盈余为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评估 | 第42-43页 |
·以生态承载力为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评估 | 第43页 |
·秦皇岛市生态学评估结果分析 | 第43-44页 |
第七章 秦皇岛市可持续发展伦理学评价 | 第44-46页 |
·有关数据 | 第44页 |
·和谐度、公平度和协调度的计算 | 第44页 |
·伦理学角度的可持续发展评估 | 第44-45页 |
·可持续发展评估分析 | 第45-46页 |
第八章 秦皇岛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比较分析 | 第46-50页 |
·各种评估方法评估结果汇总 | 第46页 |
·各种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| 第46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