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7-17页 |
| ·选题依据、课题来源 | 第7-9页 |
| ·学术价值及研究方法 | 第9页 |
| ·学术价值 | 第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9页 |
| ·拟解决的生产实际的主要问题、拟采取的技术路线、实施方案 | 第9-12页 |
| ·本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| 第9-10页 |
| ·技术路线、实施方案和方法 | 第10-12页 |
| ·论文结构与资料来源 | 第12-15页 |
| ·论文结构 | 第12-13页 |
| ·资料来源 | 第13页 |
| ·实验设备 | 第13页 |
| ·可能出现的问题 | 第13-15页 |
| ·预期达到的成果,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| 第15-17页 |
| ·预期达到的成果 | 第15-16页 |
| ·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| 第16-17页 |
| 第2章 解读人性化设计与人机工程学的关系 | 第17-27页 |
| ·居住空间人性化设计概述 | 第17-19页 |
| 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9-25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25-26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第3章 九江地区新农村居住空间规划设计环境分析 | 第27-39页 |
| ·区位环境分析 | 第27-33页 |
| ·新农村环境相关概念及系统构成 | 第28-29页 |
| ·新农村人性化居住环境具体表现 | 第29-30页 |
| ·新农村环境类型 | 第30页 |
| ·新村建设 | 第30-31页 |
| ·旧村改造 | 第31-32页 |
| ·历史文化名村保护 | 第32-33页 |
| ·经济环境分析 | 第33页 |
| ·政策环境分析 | 第33-35页 |
| ·综合交通环境分析 | 第35-37页 |
| ·铁路环境分析 | 第35页 |
| ·公路环境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·桥梁环境分析 | 第36-37页 |
| ·港口环境分析 | 第37页 |
| ·机场环境分析 | 第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| 第4章 九江地区新农村居住空间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39-45页 |
| ·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| 第39-40页 |
| ·农业生产基本设施薄弱 | 第40页 |
| ·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依然落后 | 第40页 |
| ·农村经济服务设施有待健全 | 第40页 |
| ·空间尺度和功能布置问题 | 第40-41页 |
| ·户外空间环境问题 | 第41页 |
| ·厨卫及其他辅助用房中的问题 | 第41-43页 |
| ·多样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| 第43-45页 |
| 第5章 九江地区新农村居住空间规划设计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| 第45-50页 |
| ·经济、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追求 | 第45-46页 |
| ·谋求自然、人类共同发展的生态思想 | 第46-48页 |
| ·进行预测 | 第48页 |
| ·预测结果分析 | 第48-50页 |
| 第6章 改善九江地区新农村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措施探析 | 第50-53页 |
| ·加强农村住宅基础设施建设 | 第50页 |
| ·人性化的户内空间环境设计 | 第50-51页 |
| ·人性化的户外空间环境设计 | 第51页 |
| ·加强农村住宅基础设施的保护与管理 | 第51页 |
| ·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,努力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环境 | 第51-53页 |
|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56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