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2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2-16页 |
符号与缩略词表 | 第16-17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7-43页 |
第一章 鱼类柱形病与柱状黄杆菌 | 第17-29页 |
1 柱形病与病原 | 第17-18页 |
2 柱状黄杆菌的命名 | 第18页 |
3 柱状黄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| 第18-22页 |
·分离与培养 | 第18-19页 |
·诊断与鉴定 | 第19-20页 |
·宿主与血清型 | 第20-21页 |
·病原性与感染 | 第21-22页 |
4 柱状黄杆菌的遗传多样性 | 第22-24页 |
5 柱形病的预防对策 | 第24-29页 |
·化学药物或消毒剂防治 | 第24-25页 |
·抗生素防治 | 第25页 |
·生态防治和抗病育种 | 第25-26页 |
·疫苗免疫防治 | 第26-29页 |
第二章 细菌菌蜕平台系统的研究进展 | 第29-43页 |
1 细菌菌蜕的形成机制 | 第29-34页 |
·噬菌体 PhiX174 E 蛋白的裂解功能 | 第29-31页 |
·特异性跨膜孔道的形成过程 | 第31-33页 |
·裂解基因 E 的限制性表达 | 第33-34页 |
2 菌蜕生产的质量监控 | 第34-35页 |
3 细菌菌蜕的应用 | 第35-40页 |
·菌蜕作为疫苗 | 第35-37页 |
·菌蜕作为递呈异源抗原的载体 | 第37-39页 |
·菌蜕作为 DNA 疫苗和药物的递送载体 | 第39-40页 |
4 鱼类致病菌菌蜕的研究 | 第40-42页 |
·迟缓爱德华菌菌蜕 | 第41页 |
·嗜水气单胞菌菌蜕 | 第41-42页 |
·鳗弧菌菌蜕 | 第42页 |
5 展望 | 第42-43页 |
实验研究 | 第43-175页 |
第三章 柱状黄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| 第43-69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44-55页 |
·菌株 | 第44页 |
·F. columnare G4R3 的复苏与培养 | 第44-45页 |
·F. columnare G4R3 菌落与菌体特征观察 | 第45-46页 |
·F. columnare G4R3 常规生化鉴定 | 第46-47页 |
·F. columnare G4R3 生长曲线的测定 | 第47-48页 |
·F. columnare G4R3 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 | 第48-49页 |
·16S rDNA 的 PCR 扩增鉴定 | 第49-53页 |
·半致死浓度 LD_50的测定与草鱼人工感染试验 | 第53-55页 |
2 结果 | 第55-65页 |
·F. columnare G4R3 的形态特征 | 第55-56页 |
·常规生化特征 | 第56-57页 |
·生长曲线的建立 | 第57-58页 |
·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| 第58-60页 |
·16S rDNA 的分子鉴定 | 第60-62页 |
·对草鱼腹腔注射半致死浓度 LD_50的测定 | 第62-63页 |
·菌株 F. columnare G4R3 对草鱼的致病作用 | 第63-65页 |
3 讨论 | 第65-69页 |
第四章 柱状黄杆菌裂解质粒的构建 | 第69-114页 |
1 材料与仪器 | 第70-72页 |
·菌株和质粒 | 第70页 |
·主要实验仪器 | 第70-71页 |
·试剂盒与工具酶 | 第71页 |
·相关试剂 | 第71-72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72-88页 |
·质粒 pMD18T-geneE 的构建 | 第72-75页 |
·温控裂解质粒 pBV-geneE 的构建 | 第75-77页 |
·温控裂解质粒 pBV-geneE-cat 的构建 | 第77-80页 |
·温控裂解质粒 pBV-geneE-Fpro-cat 的构建 | 第80-85页 |
·geneE 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pET28a-geneE 的构建 | 第85-87页 |
·geneE 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pET32a-geneE 的构建 | 第87页 |
·geneE 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pET28a-geneE-cat 的构建 | 第87-88页 |
·geneE 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pET32a-geneE-cat 的构建 | 第88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88-110页 |
·质粒 pMD18T-geneE 的构建 | 第88-91页 |
·温控裂解质粒 pBV-geneE 的构建 | 第91-93页 |
·温控裂解质粒 pBV-geneE-cat 的构建 | 第93-98页 |
·温控裂解质粒 pBV-geneE-Fpro-cat 的构建 | 第98-104页 |
·geneE 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pET28a-geneE,pET32a-geneE 的构建 | 第104-105页 |
·geneE 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pET28a-geneE-cat,pET32a-geneE-cat 的构建 | 第105-110页 |
4 讨论 | 第110-114页 |
第五章 柱状黄杆菌限制性遗传屏障与内源性质粒 | 第114-155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115-125页 |
·菌株、质粒与主要试剂 | 第115页 |
·F. columnare G4R3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| 第115-116页 |
·F. columnare G4R3 的 DNA 核酸酶活性研究 | 第116-118页 |
·F. columnare G4R3 内源性质粒的研究 | 第118-123页 |
·F. columnare G4R3 衍生菌株 F. columnare G4R3M 的筛选 | 第123-125页 |
2 实验结果 | 第125-149页 |
·F. columnare G4R3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| 第125页 |
·F. columnare G4R3 的 DNA 核酸酶活性 | 第125-127页 |
·F. columnare G4R3 内源性质粒 FcG4P | 第127-137页 |
·F. columnare G4R3 质粒 FcG4P 的去除 | 第137-149页 |
·F. columnare G4R3 衍生菌株 F. columnare G4R3M 的筛选 | 第149页 |
3 讨论 | 第149-155页 |
第六章 柱状黄杆菌菌蜕的制备 | 第155-165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155-159页 |
·菌株与质粒 | 第155-156页 |
·培养基与主要试剂和仪器 | 第156页 |
·裂解质粒 pBV-geneE-Fpro-cat 的转化 | 第156-157页 |
·裂解基因 E 的诱导表达 | 第157页 |
·柱状黄杆菌菌蜕基因组 DNA 的制备和电泳分析 | 第157-159页 |
·柱状黄杆菌菌蜕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| 第159页 |
2 实验结果 | 第159-162页 |
·柱状黄杆菌衍生菌株 G4R3M22 菌蜕的形成 | 第159-161页 |
·柱状黄杆菌衍生菌株 G4R3M22 菌蜕中遗传物质的电泳分析 | 第161页 |
·柱状黄杆菌衍生菌株 G4R3M22 菌蜕的电镜观察 | 第161-162页 |
3 讨论 | 第162-165页 |
第七章 柱状黄杆菌菌蜕疫苗的免疫效力评价 | 第165-175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166-169页 |
·主要试剂与仪器 | 第166页 |
·试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| 第166页 |
·柱状黄杆菌菌蜕疫苗的制备 | 第166-167页 |
·柱状黄杆菌甲醛灭活疫苗的制备 | 第167页 |
·注射免疫试验 | 第167页 |
·血清凝集效价的测定 | 第167-168页 |
·血清杀菌活性分析 | 第168-169页 |
·攻毒试验 | 第169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169页 |
2 实验结果 | 第169-173页 |
·柱状黄杆菌菌蜕疫苗和甲醛灭活苗的活菌检测 | 第169-170页 |
·草鱼血清凝集反应及凝集效价的动态变化 | 第170-171页 |
·血清杀菌活性的分析 | 第171页 |
·草鱼攻毒后的免疫保护诱导 | 第171-173页 |
3 讨论 | 第173-175页 |
结论 | 第175-1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6-19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| 第191-193页 |
致谢 | 第1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