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| 第12-14页 |
·合作学习的定义 | 第12页 |
·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| 第12-14页 |
第三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| 第14-31页 |
·潍坊市高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现状的学校调查 | 第14-22页 |
·思想品德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调查研究的结论 | 第22-27页 |
·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课堂已得到广泛应用 | 第22-23页 |
·思想品德课课堂更适合也更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| 第23页 |
·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具有的优势 | 第23-24页 |
·丰富了教学互动理论,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 | 第23页 |
·评价更趋向于科学理性 | 第23-24页 |
·重塑学生的主体意识,科学定位师生角色 | 第24页 |
·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7页 |
·缺乏实质,形式化 | 第24-25页 |
·小组组建不科学,学生参与机会不均等化 | 第25-26页 |
·课堂设计不合理,调控指导不到位,课堂效益低效化 | 第26-27页 |
·评价不及时不完善,缺乏导向化 | 第27页 |
·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| 第27-31页 |
·社会方面的原因:传统文化、传统观念的影响 | 第27页 |
·学校方面的原因 | 第27-28页 |
·现有教学条件限制 | 第27-28页 |
·评价制度不科学 | 第28页 |
·教师方面的原因 | 第28-30页 |
·合作学习内涵领会不清 | 第28-29页 |
·缺乏对课程资源的整合,合作学习内容选择不当 | 第29页 |
·教师角色定位不准 | 第29-30页 |
·学生方面的原因 | 第30-31页 |
·缺乏合作意识、合作技能,责任不明确 | 第30页 |
·存在个体差异 | 第30页 |
·缺乏课前充分预习和独立思考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策略 | 第31-56页 |
·学前准备策略 | 第31-33页 |
·增进多方合作,寻求社会支持 | 第31页 |
·社会、家庭、学校的合作 | 第31页 |
·教师之间的合作 | 第31页 |
·加强教师培训,提高教师素质 | 第31-32页 |
·培养学生合作意识,提高合作技能技巧 | 第32页 |
·科学构建小组,明确个人责任 | 第32-33页 |
·课堂实施策略 | 第33-53页 |
·新授课合作学习模式 | 第33-42页 |
·复习课合作学习模式 | 第42-53页 |
·评价策略 | 第53-56页 |
·评价主体多元化 | 第53页 |
·评价内容全面化 | 第53-54页 |
·评价方法灵活化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附录一 | 第58页 |
附录二 | 第58页 |
附录三 | 第58-59页 |
附录四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