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引言 | 第13-22页 |
(一)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 理论意义 | 第13-14页 |
2. 现实意义 | 第14-15页 |
(二)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5-19页 |
1. 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5-18页 |
2. 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8-19页 |
(三) 论文研究计划 | 第19-22页 |
1. 研究目标 | 第19页 |
2.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3. 拟突破的难题及攻克的难关 | 第20-21页 |
4. 论文的创新点 | 第21-22页 |
一、正义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| 第22-29页 |
(一) 正义概念的界定 | 第22-24页 |
(二) 古代的正义观 | 第24-25页 |
(三) 近代的正义观 | 第25-27页 |
(四) 当代的正义观 | 第27-29页 |
二、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| 第29-40页 |
(一) 对资产阶级正义观的批判和无产阶级正义理想的实现 | 第30-34页 |
(二) 列宁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发展 | 第34-36页 |
1、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判断和评价 | 第34-35页 |
2、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推演 | 第35-36页 |
(三)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主要特点 | 第36-40页 |
1、正义的历史现实性 | 第36-38页 |
2、制度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 | 第38-40页 |
3、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统一 | 第40页 |
三、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精神实质和价值指向 | 第40-44页 |
(一)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精神实质 | 第41-42页 |
(二)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价值指向 | 第42-44页 |
四、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现实意义的一般分析 | 第44-46页 |
(一) 批判资本主义正义观的思想武器 | 第44-45页 |
(二) 构筑社会主义正义的理论指南 | 第45-46页 |
五、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| 第46-56页 |
(一) 正义是社会存在发展的价值基础 | 第47-50页 |
1、社会正义与社会发展的伦理原则 | 第47-48页 |
2、当前我国社会正义面临的困境 | 第48-50页 |
(二)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意义 | 第50-56页 |
1、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我国当代公平正义建设的启示 | 第50-51页 |
2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需要推进制度建设 | 第51-53页 |
3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就要解决民生问题 | 第53-54页 |
4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必须实现生态正义 | 第54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7页 |
注释 | 第57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6页 |
1.参考书目 | 第60-62页 |
2.参考文章 | 第62-64页 |
3.重要会议与报刊 | 第64-65页 |
4.优秀博士生硕士生学位论文 | 第65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