吸收与融合--论卫天霖的绘画艺术
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卫天霖生平及艺术历程 | 第11-19页 |
·家庭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东渡日本 | 第12-14页 |
·归国之初 | 第14-16页 |
·晚年磨难 | 第16-19页 |
第二章 卫天霖的绘画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吸收 | 第19-39页 |
·印象派绘画及其“东渐” | 第19-23页 |
·卫天霖对印象派绘画的吸收 | 第23-31页 |
·探索和研究 | 第23-29页 |
·毕沙罗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·后印象派绘画简述 | 第31-33页 |
·卫天霖对后印象派绘画的吸收 | 第33-39页 |
·塞尚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·梵高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卫天霖的绘画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吸收 | 第39-46页 |
·对中国绘画行线运笔的渗透 | 第39-41页 |
·对中国绘画画意的渗透 | 第41-44页 |
·对中国绘画印章艺术的渗透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融合:卫天霖绘画丰富的艺术内涵 | 第46-54页 |
·独特的取材 | 第46-47页 |
·独有的印象派光色技法 | 第47-50页 |
·思想与精神的自然流露 | 第50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附录 | 第57-6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| 第67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