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·世界能源现状 | 第11页 |
·我国能源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3-25页 |
·蓄热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应用 | 第13-19页 |
·北方农村太阳能利用的集热蓄热研究与应用 | 第19-25页 |
·研究目的及内容 | 第25-27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5-2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6-27页 |
第2章 内封装石蜡的蓄热球传热理论研究 | 第27-42页 |
·蓄热技术的简介 | 第27-28页 |
·相变传热的基本理论 | 第28-30页 |
·相变传热现象的基本特征 | 第28页 |
·相变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| 第28-30页 |
·相变传热模型 | 第30页 |
·蓄热球的非稳态传热数值编程模拟分析 | 第30-41页 |
·假设条件 | 第30-31页 |
·建立相变传热过程的基本方程 | 第31页 |
·建立离散方程 | 第31-37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37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3章 蓄热球内熔化和凝固过程传热特性研究 | 第42-62页 |
·物理模型 | 第42-43页 |
·数学模型 | 第43-46页 |
·考虑液相自然对流影响的数学描述 | 第43-44页 |
·忽略液相自然对流影响的数学描述 | 第44-45页 |
·简要概述 Solidification/Melting 模型中液相率β | 第45-46页 |
·数值模拟前处理及模拟参数设置 | 第46-59页 |
·网格划分 | 第46页 |
·参数设置 | 第46页 |
·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0页 |
·球内温度场变化和相界面移动规律 | 第50-56页 |
·蓄热球结构和外界条件变化对其相变过程的影响 | 第56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2页 |
第4章 太阳能空气集热蓄热装置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62-74页 |
·正交试验设计 | 第62-63页 |
·正交试验设计概述 | 第62页 |
·因素和水平的确定 | 第62-63页 |
·正交表的建立 | 第63页 |
·太阳能空气集热蓄热装置数值模拟 | 第63-66页 |
·物理模型 | 第63-64页 |
·数学模型 | 第64-65页 |
·FLUENT 模拟软件中基本设置 | 第65-66页 |
·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| 第66-72页 |
·因素和水平分组 | 第68页 |
·数据计算 | 第68页 |
·因素影响分析 | 第68-69页 |
·参数选优 | 第69-72页 |
·最优方案得出 | 第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5章 太阳能空气集热蓄热装置的热性能实验研究 | 第74-101页 |
·总体结构设计 | 第74-75页 |
·实验系统工作原理 | 第75-77页 |
·热电偶的制作和标定 | 第77-78页 |
·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蓄热系统热性能研究 | 第78-81页 |
·两种材料温度变化比较 | 第79-81页 |
·两种集热器集热对比试验 | 第81页 |
·实验热性能测试 | 第81-91页 |
·静态实验热性能测试 | 第82-88页 |
·动态实验热特性测试 | 第88-91页 |
·不同情况下集热蓄热器的热效率 | 第91-98页 |
·静态下集热-蓄热器与普通集热器的热效率比较 | 第91-96页 |
·动态下集热-蓄热器与普通集热器的热效率比较 | 第96-98页 |
·两种蓄热材料的对比 | 第98-9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9-101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101-104页 |
1 结论 | 第101-102页 |
2 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工作的展望 | 第102-10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4-109页 |
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| 第109-110页 |
致谢 | 第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