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1 引言 | 第11-13页 |
2 电子商务与消费者安全权概述 | 第13-18页 |
·电子商务的界定 | 第13-15页 |
·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 | 第13-14页 |
·电子商务的基本类型 | 第14-15页 |
·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安全权 | 第15-18页 |
·传统交易模式中的消费者安全权 | 第16页 |
·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安全权的新特点 | 第16-17页 |
·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安全权概述 | 第17-18页 |
3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安全权的具体内容 | 第18-24页 |
·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权 | 第18-19页 |
·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支付安全权 | 第19-20页 |
·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商品交易安全权 | 第20页 |
·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商品质量安全权 | 第20-21页 |
·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安全权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| 第21-24页 |
4 境外国家和地区电子商务消费者安全权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4-36页 |
·国外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立法 | 第24-26页 |
·立法主导模式 | 第24-25页 |
·行业自律主导模式 | 第25-26页 |
·国外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支付安全权立法 | 第26-28页 |
·对电子资金划拨的专门立法 | 第26-27页 |
·对电子签名的专门立法 | 第27-28页 |
·境外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交易安全权的立法 | 第28-30页 |
·关于远程销售的专门立法 | 第28-29页 |
·关于无因退货制度的相关立法 | 第29-30页 |
·国外关于电子商务中商品质量安全权的立法 | 第30-33页 |
·关于商品品质保证义务的相关立法 | 第30-31页 |
·关于惩罚性赔偿机制的相关立法 | 第31-32页 |
·关于在线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立法 | 第32-33页 |
·对境外国家和地区相关立法的评析 | 第33-36页 |
·立法主导模式与行业自律主导模式相结合 | 第33-34页 |
·平衡交易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| 第34页 |
·结合电子商务特性进行专门立法 | 第34-36页 |
5 我国关于电子商务消费者安全权的立法现状 | 第36-40页 |
·我国关于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立法现状 | 第36-37页 |
·我国关于消费者电子支付安全的立法现状 | 第37-38页 |
·我国关于消费者商品交易安全的立法现状 | 第38-39页 |
·我国关于商品质量安全的立法现状 | 第39-40页 |
6 完善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安全权保障的立法建议 | 第40-49页 |
·关于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安全权保护立法体系的思考 | 第40-42页 |
·关于立法模式的思考 | 第40页 |
·关于立法思路的思考 | 第40-42页 |
·制定电子商务专门法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 | 第42-46页 |
·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 | 第42-43页 |
·规定在线交易的退换货制度 | 第43页 |
·规定在线披露制度 | 第43-44页 |
·对格式条款进行规制 | 第44-45页 |
·规定电子经营许可证制度 | 第45页 |
·规定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 | 第45-46页 |
·对现行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和补充 | 第46-49页 |
·对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进行修改 | 第46-47页 |
·对《广告法》进行修改 | 第47页 |
·在《侵权责任法》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 | 第47-48页 |
·在《电子支付指引》中明确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界定 | 第48-49页 |
7 结论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4-56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