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缩略语 | 第8-9页 |
| 第一章 绪言 | 第9-29页 |
| 1.l 引言 | 第9-10页 |
| ·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| 第10-11页 |
| ·锂离子电池主要材料 | 第11-19页 |
| ·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| 第11-12页 |
| ·锂离子电池电解质 | 第12-13页 |
| ·锂离子电池隔膜 | 第13-14页 |
| ·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| 第14-19页 |
| ·LiFePO_4研究进展 | 第19-27页 |
| ·LiFePO_4的结构与性能 | 第20页 |
| ·LiFePO_4充放电机理 | 第20-21页 |
| ·LiFePO_4合成方法 | 第21-24页 |
| ·LiFePO_4改性研究 | 第24-26页 |
| ·LiFePO_4的优点与缺点 | 第26-27页 |
| ·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| 第27-29页 |
| 第二章 原料、设备与实验方法 | 第29-36页 |
| ·实验原料 | 第29-30页 |
| ·实验设备 | 第30-31页 |
| ·模拟电池制作 | 第31-33页 |
| ·材料的制备 | 第31页 |
| ·正极片的制作 | 第31-33页 |
| ·模拟电池的组装 | 第33页 |
| ·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| 第33-36页 |
| ·结构表征 | 第33-34页 |
| ·电导率测试 | 第34-35页 |
| ·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35-36页 |
| 第三章 磷酸铁锂的合成研究 | 第36-43页 |
| ·球磨时间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| ·合成温度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| ·反应时间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第四章 磷酸铁锂包覆碳 | 第43-49页 |
| ·实验 | 第43页 |
| ·碳源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| ·锂源的差异 | 第45-46页 |
| ·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46-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第五章 磷酸铁锂的掺杂改性 | 第49-68页 |
| ·实验 | 第49页 |
| ·Mg~(2+)掺杂 | 第49-53页 |
| ·粒度分析 | 第50页 |
| ·结构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电化学性能 | 第51-53页 |
| ·Cr~(3+)掺杂 | 第53-56页 |
| ·化学计量比掺杂 | 第53-54页 |
| ·价态比掺杂 | 第54-56页 |
| ·电化学性能 | 第56页 |
| ·Ti~(4+)掺杂 | 第56-59页 |
| ·结构分析 | 第56-58页 |
| ·电化学性能 | 第58-59页 |
| ·稀土掺杂 | 第59-66页 |
| ·Y~(3+)掺杂 | 第60-61页 |
| ·Sm~(3+)掺杂 | 第61-63页 |
| ·Pr~(3+)掺杂 | 第63-65页 |
| ·Nd~(3+)掺杂 | 第65页 |
| ·Ce~(4+)掺杂 | 第65-6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| ·结论 | 第68-69页 |
| ·展望 | 第69-70页 |
| 致谢 | 第70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8页 |
| 附录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