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血水草地上部分成分提取与分离 | 第13-17页 |
·药材 | 第13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13页 |
·提取与分离 | 第13-16页 |
·提取与分离示意图 | 第16-17页 |
第三章 血水草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| 第17-42页 |
·化合物A | 第18-21页 |
·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 | 第18-19页 |
·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鉴定 | 第19-21页 |
·化合物A | 第21-25页 |
·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 | 第21-22页 |
·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鉴定 | 第22-25页 |
·化合物B | 第25-27页 |
·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 | 第25页 |
·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鉴定 | 第25-27页 |
·化合物C | 第27-28页 |
·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 | 第27页 |
·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鉴定 | 第27-28页 |
·化合物D | 第28-29页 |
·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 | 第28-29页 |
·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鉴定 | 第29页 |
·化合物E | 第29页 |
·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 | 第29页 |
·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鉴定 | 第29页 |
·化合物F | 第29-32页 |
·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 | 第29-30页 |
·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鉴定 | 第30-32页 |
·化合物G | 第32-35页 |
·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 | 第32-33页 |
·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鉴定 | 第33-35页 |
·化合物H | 第35-39页 |
·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 | 第35页 |
·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鉴定 | 第35-39页 |
·常压柱分离第11、20流分GC-MS分析鉴定结果 | 第39-42页 |
第四章 薄层扫描法测定羽扇豆醇乙酸酯的含量 | 第42-47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2页 |
·含量测定 | 第42-47页 |
第五章 结果和讨论 | 第47-49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第七章 参考文献 | 第51-52页 |
第八章 血水草的研究进展(综述) | 第52-62页 |
·植物形态 | 第52页 |
·本草考证 | 第52-53页 |
·化学成分 | 第53-54页 |
·生物碱类 | 第53-54页 |
·三萜类 | 第54页 |
·血水草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 | 第54-58页 |
·总生物碱 | 第54-55页 |
·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 | 第55-57页 |
·原托品碱与别隐品碱 | 第57-58页 |
·白屈菜红默碱 | 第58页 |
·检测方法 | 第58-59页 |
·薄层扫描法 | 第58-59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法 | 第59页 |
·毛细管电泳法 | 第59页 |
·结语 | 第59-60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附图 | 第62-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