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城市群交通系统与空间协调发展及效率测度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-16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6-18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8-26页 |
·城市群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8-23页 |
·城市群交通系统研究综述 | 第23-25页 |
·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25-26页 |
·论文研究方案 | 第26-2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6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26-2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7-28页 |
第2章 城市群发展相关理论与中国城市群 | 第28-43页 |
·城市群及其相关概念 | 第28-29页 |
·城市化进程 | 第28-29页 |
·城市群定义 | 第29页 |
·城市群演化规律及特征 | 第29-31页 |
·城市群形成机制 | 第29-30页 |
·城市群地域及空间特征 | 第30-31页 |
·城市群发展相关理论 | 第31-34页 |
·区域开发演化理论 | 第31-32页 |
·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| 第32-33页 |
·区域分工理论 | 第33-34页 |
·中国城市群概况 | 第34-42页 |
·中国城市群发展历程及特点 | 第34页 |
·中国城市群现状 | 第34-36页 |
·整体交通系统发展 | 第36-41页 |
·中国城市群未来发展趋势 | 第41-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3章 城市群交通系统协调发展分析 | 第43-51页 |
·概念界定 | 第43-46页 |
·协调的概念和内涵 | 第43页 |
·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| 第43-44页 |
·协调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| 第44-45页 |
·城市群交通系统协调发展 | 第45-46页 |
·城市群交通系统协调发展内容 | 第46-47页 |
·交通系统与城市群发展水平的协调 | 第46页 |
·交通系统与城市群功能布局的协调 | 第46页 |
·城市群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相互协调 | 第46-47页 |
·交通子系统之间的协调 | 第47页 |
·交通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 | 第47页 |
·协调发展影响因素 | 第47-50页 |
·区域政策影响 | 第47-49页 |
·制度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4章 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研究 | 第51-80页 |
·研究概述 | 第51-52页 |
·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方法 | 第51页 |
·基于社会网络的空间研究方法 | 第51-52页 |
·基本概念及定义 | 第52-55页 |
·空间与人口分布 | 第52-53页 |
·随机网络模型 | 第53-54页 |
·简单重力空间模型 | 第54-55页 |
·网络中顶点(个体)连接的概率模型 | 第55-63页 |
·标准幂函数模型 | 第55-56页 |
·衰减幂函数模型 | 第56页 |
·正切概率函数模型 | 第56-57页 |
·指数衰退函数模型 | 第57页 |
·逻辑概率函数模型 | 第57页 |
·截断线性概率函数模型 | 第57-58页 |
·Feld焦点函数模型 | 第58页 |
·常数概率模型 | 第58-59页 |
·模型属性的比较 | 第59-63页 |
·模型推断及选择 | 第63-71页 |
·联合模型表示 | 第63-64页 |
·模型参数的先验 | 第64-69页 |
·模型选择 | 第69-71页 |
·城市空间结构仿真 | 第71-79页 |
·仿真框架及工具 | 第71-75页 |
·两类典型仿真对象及其特点 | 第75-77页 |
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77-7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5章 城市群交通系统效率测度 | 第80-122页 |
·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| 第80-82页 |
·构建思路 | 第80-81页 |
·选择原则 | 第81-82页 |
·指标选取 | 第82-92页 |
·初选指标体系及解析 | 第82-87页 |
·指标隶属度及因子分析 | 第87-92页 |
·测度方法 | 第92-98页 |
·DEA基本模型 | 第92-95页 |
·协同发展的有效性 | 第95-96页 |
·协同发展综合效度计算 | 第96-97页 |
·协同发展的有效性判断 | 第97-98页 |
·实证研究 | 第98-122页 |
·成渝城市群概述 | 第98-105页 |
·系统协调发展测度与分析 | 第105-122页 |
结论 | 第122-125页 |
致谢 | 第125-1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6-138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138-139页 |
附录 | 第139-1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