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·河道防洪评价研究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河道防洪评价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河道防洪评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河道防洪评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2-16页 |
·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2-15页 |
·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·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| 第16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2 拟建跨河桥梁防洪影响评价依据及评价内容 | 第18-20页 |
·拟建跨河桥梁防洪影响评价依据 | 第18-19页 |
·主要法律、法规及技术规范 | 第18页 |
·主要规划和资料文献 | 第18-19页 |
·拟建跨河桥梁防洪影响综合评价内容 | 第19-20页 |
3 桥位处设计流量及设计水位计算 | 第20-27页 |
·由实测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流量的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大、中河流缺乏流量观测资料时推求设计流量的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利用历史洪水位推算设计流量 | 第21页 |
·利用经验公式或地区经验值推求设计流量 | 第21-22页 |
·利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流量 | 第22页 |
·小流域设计流量计算 | 第22-26页 |
·小流域设计流量经验公式及推理公式计算 | 第22-24页 |
·小流域设计流量计算新方法 | 第24-26页 |
·设计水位的计算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流量~水位(Q~H)关系曲线法 | 第26页 |
·水位相关法 | 第26-27页 |
4 建桥对河流壅水及冲淤的影响分析与计算 | 第27-52页 |
·桥位河段水流图示 | 第27-28页 |
·壅水分析与计算 | 第28-32页 |
·壅水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8页 |
·壅水计算研究进展 | 第28-29页 |
·壅水计算方法 | 第29-32页 |
·冲刷分析与计算 | 第32-38页 |
·桥下断面的一般冲刷计算 | 第33-36页 |
·桥墩局部冲刷计算公式 | 第36-38页 |
·桥梁壅水及冲刷分析计算的数值模拟法 | 第38-41页 |
·数值模拟法基本原理 | 第38-39页 |
·河流数值模拟常用软件介绍 | 第39-41页 |
·FESWMS模块介绍 | 第41-52页 |
·FESWMS模块简介计算原理 | 第41页 |
·FESMWS模块计算原理 | 第41-42页 |
·控制方程定解及边界条件 | 第42-43页 |
·单元的干湿控制 | 第43-44页 |
·模型参数设置 | 第44-46页 |
·桥墩局部处理 | 第46-49页 |
·FESWMS模块的前处理和运行流程 | 第49-52页 |
5 德惠新河大桥防洪影响综合评价分析计算 | 第52-75页 |
·基本情况 | 第52-54页 |
·河道水系及水文气象情况 | 第52-54页 |
·工程地质情况 | 第54页 |
·公式法对德惠新河大桥设计流量、设计水位、壅水及冲刷计算 | 第54-57页 |
·桥位处设计流量及设计水位计算 | 第54-55页 |
·壅水计算 | 第55-56页 |
·冲刷计算 | 第56-57页 |
·数值模拟法对德惠新河大桥进行壅水及冲刷模拟 | 第57-68页 |
·数学模型计算水文条件 | 第57-58页 |
·边界及参数设置 | 第58-59页 |
·五十年一遇洪水建桥前模拟 | 第59-60页 |
·建桥后桥位处的流场模拟 | 第60-63页 |
·壅水模拟 | 第63-67页 |
·桥墩局部冲刷模拟 | 第67-68页 |
·壅水和冲刷计算两种方法结果比较分析 | 第68-69页 |
·壅水分析比较 | 第69页 |
·冲刷分析比较 | 第69页 |
·桥墩轴线与水流斜交时流场模拟 | 第69-72页 |
·德惠新河大桥对河道防洪综合评价 | 第72-75页 |
·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和影响分析 | 第72-73页 |
·与现有河道防洪标准的适应性分析 | 第73页 |
·对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| 第73页 |
·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| 第73页 |
·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的适当性分析 | 第73-74页 |
·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| 第74页 |
·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| 第74-75页 |
6 结论与建议 | 第75-77页 |
·结论 | 第75-76页 |
·建议及本文不足之处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| 第80-81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81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