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初探
| 内容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0页 |
| 引言 | 第10-11页 |
| 一、信息公开制度概述 | 第11-23页 |
| (一) 信息公开制度的概念特征及价值 | 第11-16页 |
| 1、信息公开制度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| 2、信息公开制度的特征 | 第12-14页 |
| 3、信息公开制度的价值 | 第14-16页 |
| (二) 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基础 | 第16-19页 |
| 1、人民主权理论 | 第16-17页 |
| 2、权力制衡理论 | 第17页 |
| 3、经济效益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17-19页 |
| (三) 信息公开制度的形成变迁 | 第19-23页 |
| 1、国外信息公开制度的形成与变迁 | 第19-22页 |
| 2、国外信息公开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2-23页 |
| 二、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公私法益的关系 | 第23-34页 |
| (一) 与知情权的关系 | 第23-28页 |
| 1、知情权的理论基础 | 第23-25页 |
| 2、完善知情权的思考 | 第25-28页 |
| (二) 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 | 第28-31页 |
| 1、隐私权的理论基础 | 第28-29页 |
| 2、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 | 第29-30页 |
| 3、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协调 | 第30-31页 |
| (三) 与国家秘密的关系 | 第31-34页 |
| 1、国家秘密的界定 | 第31-32页 |
| 2、增强保密意识,强化保密责任 | 第32-34页 |
| 三、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、问题及完善 | 第34-46页 |
| (一)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 | 第34-40页 |
| 1、国家和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 | 第34-37页 |
| 2、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的主要内容及颁布实施意义 | 第37-40页 |
| (二)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问题 | 第40-42页 |
| 1、传统落后的观念阻碍了政府信息公开 | 第40-41页 |
| 2、信息公开的质量不高 | 第41页 |
| 3、信息公开立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| 第41-42页 |
| 4、监督机制失衡,救济制度上不健全 | 第42页 |
| (三)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| 第42-46页 |
| 1、转变法律观念 | 第43页 |
| 2、完善电子政务 | 第43-44页 |
| 3、提升公务员信息素质 | 第44页 |
| 4、强化对政府的监督 | 第44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-52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