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民工就业待遇歧视法律问题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0. 绪论 | 第13-18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3-14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方法和意义 | 第16-18页 |
1. 农民工就业待遇歧视的现象 | 第18-26页 |
·工资待遇歧视 | 第19-22页 |
·同工不同酬、待遇低 | 第19-20页 |
·克扣、拖欠工资现象严重 | 第20-22页 |
·工作环境歧视 | 第22-26页 |
·工作劳动时间长,强度大,条件差 | 第22-23页 |
·就业服务歧视 | 第23-24页 |
·劳动签约率低、工作不稳定 | 第24-25页 |
·农民工几乎完全被排斥在公务员队伍之外 | 第25-26页 |
2. 农民工与就业待遇歧视的概念界定 | 第26-31页 |
·农民工的界定及地位 | 第26-28页 |
·农民工的界定 | 第26-27页 |
·农民工的地位 | 第27-28页 |
·就业待遇歧视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| 第28-31页 |
·就业待遇歧视的定义 | 第28-29页 |
·就业待遇歧视的构成要件 | 第29-31页 |
3. 农民工就业缺乏保障现状及危害 | 第31-36页 |
·农民工就业的法律保障现状 | 第31-32页 |
·农民工就业歧视造成的危害 | 第32-34页 |
·农民工就业歧视导致的法治危害 | 第32-33页 |
·农民工就业歧视导致的经济危害 | 第33页 |
·农民工就业歧视导致的社会危害 | 第33-34页 |
·重构农民工平等就业制度的重要性 | 第34-36页 |
4. 农民工就业待遇歧视的成因 | 第36-44页 |
·历史原因 | 第36-37页 |
·传统观念形成的误解与偏见 | 第36页 |
·重工轻农的战略 | 第36-37页 |
·制度原因 | 第37-39页 |
·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| 第37-38页 |
·不平等的就业制度 | 第38-39页 |
·地方保护主义和落后的管理观念 | 第39页 |
·法制原因 | 第39-42页 |
·择业自由权宪法保障的缺失 | 第40页 |
·法律规定过于原则,缺乏法律责任的规定 | 第40-41页 |
·缺乏就业歧视的判断标准 | 第41页 |
·认定歧视的范围过窄,于法无据 | 第41页 |
·没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 | 第41-42页 |
·缺乏司法救济制度 | 第42页 |
·市场原因 | 第42-43页 |
·农民工自身原因 | 第43-44页 |
5. 域外反就业歧视制度的比较研究 | 第44-48页 |
·国外关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研究 | 第44-46页 |
·英国模式 | 第44-45页 |
·荷兰模式 | 第45页 |
·美国模式 | 第45-46页 |
·小结 | 第46页 |
·对我国的启示 | 第46-48页 |
·列举式的立法模式 | 第46页 |
·反就业歧视的宪法保障 | 第46-47页 |
·歧视标准的例外规定 | 第47页 |
·提供了有效的救济途径 | 第47页 |
·举证责任的分配 | 第47-48页 |
6. 解决农民工就业待遇歧视的法律对策 | 第48-56页 |
·首先要改革户籍制度,打破原有的户籍二元管理制度 | 第48-49页 |
·择业自由权的宪法保障 | 第49-50页 |
·建立违宪审查制度,制定《反就业歧视法》 | 第50-51页 |
·明确歧视行为的判断标准 | 第51-52页 |
·增加法律责任的规定 | 第52-53页 |
·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组织 | 第53页 |
·强化司法保障 | 第53-55页 |
·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及法律维权意识 | 第55页 |
·小结 | 第55-56页 |
结束语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后记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