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基于并行处理的机器人立体视觉伺服系统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6页
第1章 绪论第16-34页
   ·课题背景第16-17页
   ·机器人视觉伺服概述第17-22页
     ·机器人视觉伺服的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的分类第18-21页
     ·机器人视觉伺服研究的主要问题第21-22页
   ·机器视觉理论及发展历程第22-26页
     ·Marr视觉计算理论简介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目标提取方法的分类第23-26页
   ·立体视觉技术第26-28页
     ·立体视觉概述第26页
     ·摄像机标定技术第26-27页
     ·立体匹配技术第27页
     ·立体视差计算第27-28页
     ·立体视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8页
   ·图像并行处理技术第28-32页
     ·图像并行处理的发展历程第29页
     ·图像并行处理系统的分类第29-31页
     ·并行算法的性能评价第31-32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2-34页
第2章 机器人立体视觉伺服系统体系结构及立体视觉系统模型第34-55页
   ·系统体系结构研究第34-40页
     ·基于并行理论视觉伺服控制体系结构第34-35页
     ·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结构第35-37页
     ·机器人坐标系的标定第37-40页
   ·立体视觉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第40-47页
     ·立体视觉系统原理第40页
     ·立体视觉系统结构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立体视觉平台的运动耦合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·立体视觉平台的运动学数学模型研究第42-47页
   ·摄像机的数学模型研究第47-54页
     ·摄像机模型第47-49页
     ·摄像机标定技术研究第49-5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4-55页
第3章 目标的检测与定位研究第55-73页
   ·目标检测与定位策略第55-57页
   ·目标检测第57-62页
     ·彩色图像分割第57-61页
     ·模板匹配第61-62页
   ·立体匹配技术第62-69页
     ·匹配基元第63-64页
     ·匹配基本约束第64-65页
     ·分阶段双阈值匹配策略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分阶段双阈值匹配算法第66-69页
   ·目标空间定位第69-7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2-73页
第4章 运动目标跟踪及预测研究第73-91页
   ·运动目标跟踪原理第73-75页
   ·基于卡尔曼预测器的运动目标状态估计第75-82页
     ·卡尔曼预测器的原理第75-80页
     ·卡尔曼预测器的参数设置第80-81页
     ·卡尔曼预测器的实现算法第81-82页
   ·摄像机跟踪控制第82-87页
     ·单摄像机运动目标跟踪第82-84页
     ·双目视觉协调跟踪控制第84-86页
     ·摄像机跟踪控制安全机制第86-87页
   ·机器人轨迹规划策略研究第87-90页
     ·笛卡尔空间描述第87-88页
     ·定时插补第88页
     ·特征点的曲线拟合第88-89页
     ·位置插补和姿态插补第89页
     ·运动轨迹规划算法步骤第89-9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0-91页
第5章 机器人立体视觉伺服系统的并行处理研究第91-106页
   ·机器人立体视觉伺服系统并行计算的总体设计第91-92页
     ·并行计算结构设计第91-92页
     ·图像并行处理方法的设计步骤第92页
   ·机器人立体视觉伺服系统的并行策略第92-104页
     ·机器人立体视觉伺服系统的串行算法分析第93-94页
     ·图像处理的并行化划分原理第94-95页
     ·机器人立体视觉伺服系统的处理机分配第95-97页
     ·自适应负载平衡设计第97-104页
   ·消息传输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104页
   ·系统并行算法的性能评价第104-10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5-106页
第6章 机器人实时立体视觉伺服系统演示实验第106-118页
   ·机器人实时立体视觉伺服实验系统简介第106-110页
     ·系统实验平台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实验介绍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·系统实验评价的衡量标准第109-110页
   ·双目平台目标跟踪的实验数据第110-112页
   ·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的实验数据第112-11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7-118页
结论第118-120页
参考文献第120-131页
附录 A 立体匹配流程图第131-132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132-134页
致谢第134-135页
个人简历第135页

论文共13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聚丙交酯乙交酯纳米粒(PLGA-NP)介导P16-P53基因联合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
下一篇:TiAl3金属间化合物网络结构增强镁铝基复合材料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