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行政诉讼法论文

行政诉讼立法目的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引言第9-10页
第1章 行政诉讼立法目的本论第10-26页
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的界定第10-12页
     ·目的的内涵第10-11页
     ·三大诉讼立法目的内涵之比较分析第11-12页
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的特征第12-15页
  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的内在性(主体性)第12-13页
  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的客观性第13-14页
  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的可变性第14-15页
  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的多元化倾向第15页
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的研究意义第15-19页
  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和法律条文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与法律漏洞填补第16-18页
  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与司法者第18-19页
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第19-22页
  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与行政诉讼价值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与行政诉讼功能第20-22页
  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和行政诉讼法的作用第22页
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定位第22-26页
  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集中体现为立法者的目的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是个别化的直接目的第24-26页
第2章 行政诉讼目的论的学理比较第26-37页
   ·"秩序保障说"和"正义实现说"第26-29页
     ·"秩序保障说"第26-27页
     ·"正义实现说"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对"秩序保障说"和"正义实现说"的评价第28-29页
   ·"纠纷解决说"第29-32页
     ·"纠纷解决说"的理论渊源和基本观点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对"纠纷解决说"的分析评价第30-32页
   ·"三重目的说"第32-37页
     ·"三重目的说"的理论来源和基本内容第32页
     ·对"三重目的说"的分析评价第32-37页
第3章 行政诉讼立法目的的合理构建第37-48页
   ·保障民权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民权保障思潮的兴起第37页
     ·行政诉讼是民权保障思想的必然产物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强化"民权保障"这一行政诉讼立法目的的现实意义第38-39页
   ·控制行政权力第39-46页
     ·控权思想与民权保障思想的非同源性——控制行政权力成为立法目的理论前提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机关诉讼类型——表明控制行政权成为立法目的的现实性和可行性第41-43页
     ·国家意志的相对独立性——为控制行政权力成为立法目的提供可能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宪法审查制度的缺失——使得控制行政权力成为立法目的更具现实针对性第44-46页
   ·"保障民权"和"控制行政权力"之间的关系第46-48页
     ·保障民权是首要目的,控制行政权力是次要目的第46-47页
     ·两者之间存在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第47页
     ·正确认识"控制行政权力"的独立性和反向制约作用第47-48页
第4章 创新行政诉讼立法目的对行政诉讼制度建设的影响第48-53页
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第48-50页
     ·拓宽受案范围的事项第48-49页
     ·改革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确立方式第49-50页
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与行政诉讼类型第50-51页
     ·行政诉讼类型的现行规定及分析第50页
     ·二元目的论对行政诉讼类型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·行政诉讼立法目的与行政诉讼撤诉制度第51-53页
     ·行政诉讼撤诉制度现状及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·二元目的论对行政撤诉制度的导向作用第52-53页
结语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7页
致谢第57-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电视民生新闻媒介生态环境与受众分析--以重庆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《天天630》为例
下一篇:中频并联逆变电源单元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