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14页 |
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14-24页 |
一、 临床资料 | 第14-17页 |
(一) 病例选择标准 | 第14-16页 |
(二) 试验病例标准 | 第16页 |
(三) 一般资料 | 第16-17页 |
二、 治疗方法 | 第17-18页 |
(一) 处方设计 | 第17页 |
(二) 分组与用药方法 | 第17-18页 |
(三) 疗程 | 第18页 |
三、 观察指标与方法 | 第18页 |
(一) 安全性观测 | 第18页 |
(二) 疗效性观察 | 第18页 |
四、 疗效判断标准 | 第18页 |
五、 主要症状和肠黏膜病变轻重分级积分标准 | 第18-19页 |
六、 统计学分析方法 | 第19页 |
七、 治疗结果 | 第19-24页 |
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| 第24-32页 |
一、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复制 | 第24-25页 |
二、 溃结康对造模大白鼠IgG、IL-2的影响及促溃疡愈合作用研究 | 第25-28页 |
(一) 实验动物及造模方法 | 第25页 |
(二) 药物配制 | 第25页 |
(三) 分组与给药方法 | 第25-26页 |
(四) 实验材料、方法及结果 | 第26-28页 |
三、 溃结康对腹泻小鼠的止泻作用 | 第28-31页 |
(一) 实验动物与造模方法 | 第28-29页 |
(二) 药物配制 | 第29页 |
(三) 分组及给药方式 | 第29页 |
(四)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9页 |
(五) 结果 | 第29-31页 |
四、 溃结康水煎液抑菌作用的研究 | 第31-32页 |
讨论 | 第32-44页 |
一、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32-33页 |
(一) 免疫功能紊乱 | 第32页 |
(二) 遗传 | 第32页 |
(三) 变态反应 | 第32-33页 |
(四) 感染 | 第33页 |
(五) 神经精神因素 | 第33页 |
二、 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| 第33-35页 |
(一) 关于病因 | 第33-34页 |
1、 脾胃虚弱 | 第33-34页 |
2、 感受外邪 | 第34页 |
3、 饮食不节 | 第34页 |
4、 情志失调 | 第34页 |
(二) 关于病机 | 第34-35页 |
三、 方药分析 | 第35-39页 |
(一) 方药的组成 | 第36-37页 |
(二) 现代药理研究 | 第37-39页 |
四、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法探讨 | 第39-41页 |
(一) 健脾益气是本病的根本治法 | 第39-40页 |
(二) 清热祛湿乃治疗本病之常法 | 第40页 |
(三) 行瘀导滞乃治疗本病之关键 | 第40-41页 |
五、 溃结康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疗效机理探讨 | 第41-44页 |
(一) 调节免疫功能,增强机体免疫力 | 第41-42页 |
(二) 活血祛淤,促进溃疡愈合 | 第42-43页 |
(三) 止泻止血、缓急止痛 | 第43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