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1-27页 |
·环境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| 第11页 |
·环境中的污染气体臭氧 | 第11-19页 |
·臭氧的性质 | 第11-13页 |
·臭氧的来源与危害 | 第13-15页 |
·臭氧常用检测方法 | 第15-17页 |
·臭氧检测方法研究新进展 | 第17-19页 |
·离子色谱法介绍 | 第19-21页 |
·离子色谱分离原理 | 第19-20页 |
·离子色谱系统的组成 | 第20页 |
·离子色谱法优点 | 第20-21页 |
·离子色谱法的应用 | 第21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法介绍 | 第21-22页 |
·液相色谱分离原理及分类 | 第21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 | 第21-22页 |
·大气中气体的采样方法 | 第22-27页 |
·直接采样法 | 第22-23页 |
·有动力采样法(主动采样) | 第23-24页 |
·无动力扩散采样法(被动式采样) | 第24-27页 |
第2章 仪器与试剂 | 第27-29页 |
·仪器 | 第27-28页 |
·试剂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主被动采样-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环境中臭氧的方法研究 | 第29-32页 |
·溶液的配制 | 第29页 |
·流动相的配制 | 第29页 |
·靛蓝二磺酸钠贮备液 | 第29页 |
·磷酸盐缓冲溶液 | 第29页 |
·主动法吸收液的配制 | 第29页 |
·被动法吸收液的配制 | 第29页 |
·实验方法与结果讨论 | 第29-31页 |
·实验方案的设计 | 第29页 |
·色谱条件的选择 | 第29-30页 |
·主被动采样法氧化产物的比较 | 第30-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4章 “被动采样-分光光度”法对环境中臭氧的采集与检测方法研究 | 第32-41页 |
·溶液的配制 | 第32-33页 |
·淀粉指示剂溶液 | 第32页 |
·硫酸溶液 | 第32页 |
·溴酸钾标准溶液 | 第32页 |
·溴酸钾-溴化钾标准溶液 | 第32页 |
·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 | 第32页 |
·磷酸盐缓冲溶液 | 第32页 |
·靛蓝二磺酸钾贮备液 | 第32页 |
·主动法吸收液的配制 | 第32页 |
·被动法吸收液的配制 | 第32-33页 |
·实验方法与结果讨论 | 第33-39页 |
·分光光度法原理 | 第33页 |
·两种靛蓝二磺酸盐溶解性的对比(平行性) | 第33-34页 |
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34-35页 |
·不锈钢滤网和尼龙滤网的对比 | 第35-36页 |
·采样重复性的考察 | 第36-37页 |
·采样时间与浓度曲线 | 第37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5章 “被动采样-离子色谱”法对环境中臭氧的采集与检测方法研究 | 第41-70页 |
·溶液的配制 | 第41页 |
·甲酸根标准溶液的配制 | 第41页 |
·乙酸根标准溶液的配制 | 第41页 |
·亚硝酸钠吸收液的配制 | 第41页 |
·酸性气体吸收液的配制 | 第41页 |
·离子色谱法检测臭氧的方法验证 | 第41-53页 |
·离子色谱分析条件的确立 | 第41-43页 |
·实验容器使用前的清洗和空白检测 | 第43页 |
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43-46页 |
·标样精确度 | 第46页 |
·样品重复性 | 第46-48页 |
·样品与标样稳定性测试 | 第48-51页 |
·样品稳定性 | 第48-50页 |
·标样的稳定性 | 第50-51页 |
·检测限与定量限 | 第51-52页 |
·样品回收率 | 第52-53页 |
·被动采样器对空气中臭氧采集的研究 | 第53-68页 |
·吸收液组成的确定 | 第53-61页 |
·不锈钢滤网和尼龙滤网的对比 | 第61页 |
·空白采样器保存的平行性 | 第61-64页 |
·装样回收率 | 第64-65页 |
·硝酸根采样回收率的测定 | 第65页 |
·采样重复性考察 | 第65-66页 |
·臭氧被动法采样吸收曲线 | 第66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6章 主被动法对照对环境中臭氧采集的研究 | 第70-77页 |
·实验方法与结果讨论 | 第70-76页 |
·Model 701零空气发生器 | 第70-71页 |
·Model 700多气体质量流量校准仪 | 第71页 |
·“主动采样-分光光度”法的吸收效率 | 第71-72页 |
·采样时间与吸收浓度关系曲线 | 第72-73页 |
·理论求解吸收系数的方法 | 第73-75页 |
·实验获得吸收系数的方法 | 第75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3页 |
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