苜蓿根蘖性状发生及其调节机制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5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综述 | 第11-23页 |
·苜蓿根系类型的划分及根蘖性状的起源 | 第11-12页 |
·苜蓿根蘖性状的发生机制 | 第12-17页 |
·根蘖性状形态发生 | 第12-13页 |
·根蘖发生的生态可塑性 | 第13-15页 |
·苜蓿根蘖性状的遗传规律 | 第15页 |
·根蘖性状生态可塑性的内源激素调节机制 | 第15-17页 |
·苜蓿根蘖性状与抗逆性的关系 | 第17-19页 |
·根蘖性状与抗寒性的关系 | 第17-18页 |
·根蘖性状与耐牧性的关系 | 第18页 |
·根蘖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 | 第18-19页 |
·根蘖型苜蓿育种研究进展 | 第19-22页 |
·根蘖型苜蓿品种培育进展 | 第19-22页 |
·根蘖型苜蓿选育方法应用进展 | 第22页 |
·根蘖苜蓿研究展望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目标、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3-25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23页 |
·主要内容 | 第23-24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2 不同根系类型苜蓿干旱适应性研究 | 第25-3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7页 |
·材料来源 | 第25页 |
·试验地概况 | 第25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测定项目 | 第26-27页 |
·遗传性状测定项目 | 第26页 |
·农艺性状测定项目 | 第26-27页 |
·抗旱性测定项目 | 第27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2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3页 |
·不同苜蓿品种根系类型调查 | 第27-28页 |
·根蘖类型与其他根系类型苜蓿材料遗传性状比较 | 第28页 |
·根蘖类型与其他根系类型苜蓿材料农艺性状比较 | 第28-29页 |
·根蘖型苜蓿材料抗旱性鉴定评价 | 第29-33页 |
·综合评价层次结构设计 | 第29-30页 |
·判断矩阵的构造及一致性检验 | 第30-31页 |
·层次分析模型的应用 | 第31-33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33-34页 |
3 苜蓿根蘖性状发生表现的形态生理过程研究 | 第34-43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3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苜蓿水平根显微切片制作法 | 第34页 |
·根部营养物质测定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5-41页 |
·根蘖植株个体发育模式 | 第35-36页 |
·根蘖性状发生不同时期显微结构研究 | 第36-38页 |
·根蘖性状发生及表现期间根部营养物质动态变化 | 第38-41页 |
·根蘖植株根部可溶性糖变化 | 第38-39页 |
·根蘖植株根部淀粉变化 | 第39-40页 |
·根蘖植株根部蛋白质变化 | 第40-41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41-43页 |
4 不同生态环境对苜蓿根蘖性状发生及表现的影响 | 第43-51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43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3页 |
·调查指标 | 第43-44页 |
·根蘖发生率统计 | 第43页 |
·根蘖幅度测定 | 第43-44页 |
·根蘖株丛数统计 | 第44页 |
·根蘖枝条数统计 | 第4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4-49页 |
·不同生态环境对苜蓿根蘖性状发生和表现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·不同生态环境对苜蓿根蘖发生率的影响 | 第44页 |
·不同生态环境对苜蓿性状表现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·生长年限对根蘖性状发生及表现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·边际效应对根蘖性状发生和表现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结论与讨论 | 第49-51页 |
5. 根蘖性状发生及表现的内源激素调节机制研究 | 第51-6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2-55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52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52-55页 |
·根蘖型苜蓿根系调查法 | 第52页 |
·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方法 | 第52-53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内源激素含量 | 第53-5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5-65页 |
·结论与讨论 | 第65-67页 |
6. 苜蓿根蘖性状发生的的等位基因酶研究 | 第67-7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67-70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67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67-70页 |
·复合淀粉浓度及配方筛选 | 第68-69页 |
·缓冲液及染色液的配制 | 第69页 |
·制样及电泳 | 第69页 |
·酶谱的统计分析 | 第69-70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70-75页 |
·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系统的建立 | 第70-72页 |
·提取液的筛选 | 第70-71页 |
·混和淀粉配比的筛选 | 第71页 |
·电泳凝胶缓冲液系统与酶系统的选择 | 第71-72页 |
·根蘖与非根蘖苜蓿基因型频率比较 | 第72-74页 |
·根蘖苜蓿与非根蘖苜蓿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| 第74-75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75-76页 |
7 结论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6页 |
个人简介 | 第86-87页 |
导师简介 | 第87-88页 |
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