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ndFlash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10页 |
| CONTENTS | 第10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7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·本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5-1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|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 | 第17-23页 |
| ·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| 第17页 |
| ·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特征 | 第17-18页 |
| ·嵌入式操作系统 | 第18页 |
| ·嵌入式处理器 | 第18-20页 |
| ·嵌入式处理器分类 | 第19页 |
| ·ARM处理器 | 第19-20页 |
| ·、嵌入式应用软件 | 第20-21页 |
| ·本课题的研究平台 | 第21-22页 |
| ·硬件平台 | 第21-22页 |
| ·软件平台 | 第2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| 第三章 嵌入式存储系统及NANDFLASH | 第23-31页 |
| ·嵌入式存储系统 | 第23-24页 |
| ·嵌入式易失性存储器 | 第24页 |
| ·SRAM | 第24页 |
| ·SDRAM | 第24页 |
| ·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 | 第24-25页 |
| ·NorFlash和NandFlash对比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·NandFlash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| 第27-29页 |
| ·NandFlash的组成结构 | 第27-28页 |
| ·NandFlash的操作指令 | 第28-29页 |
| ·MLC型和SLC型NandFlash | 第29-3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第四章 NANDBOOT技术的研究与改进 | 第31-39页 |
| ·bootloader基础 | 第31页 |
| ·bootloader操作模式 | 第31-32页 |
| ·NorFlash的引导过程 | 第32-33页 |
| ·NandBoot的设计与实现 | 第33-38页 |
| ·NandBoot总体设计 | 第33页 |
| ·NandBoot的地址规划设计 | 第33-34页 |
| ·三级引导过程 | 第34-35页 |
| ·中断重映射 | 第35-36页 |
| ·坏块管理 | 第36-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第五章 基于NANDFLASH的MTD研究及改进 | 第39-56页 |
| ·MTD基本架构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·传统的MTD算法研究 | 第40-46页 |
| ·地址按块重映射 | 第41-42页 |
| ·写入时双重映射 | 第42-43页 |
| ·写入过程分析 | 第43-45页 |
| ·读取过程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启动过程分析 | 第46页 |
| ·传统MTD算法小结 | 第46页 |
| ·FATFS特性及其受NandFlash的影响 | 第46-49页 |
| ·FAT文件系统结构 | 第46-47页 |
| ·FAT文件系统的存取特性 | 第47-48页 |
| ·FATFS在传统MTD上面临的问题 | 第48-49页 |
| ·改进的MTD算法设计 | 第49-54页 |
| ·分组堆叠的MTD算法 | 第49-51页 |
| ·写入过程分析 | 第51-52页 |
| ·读取过程分析 | 第52-53页 |
| ·块合并过程分析 | 第53页 |
| ·启动过程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改进的MTD算法小结 | 第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| 第六章 MTD改进结果及分析 | 第56-64页 |
| ·相关的模块划分 | 第56-58页 |
| ·相关的数据结构 | 第58-60页 |
| ·OOB结构 | 第58-59页 |
| ·映射表、组及层结构 | 第59-60页 |
| ·相关的试验数据 | 第60-62页 |
| ·改进结果分析 | 第62-6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总结及展望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7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