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1-17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11页 |
·MDI 的生产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我国MDI 技术发展概况与前景 | 第13-15页 |
·我国MDI 技术发展概况 | 第13-14页 |
·我国生产MDI 的前景 | 第14-15页 |
·本文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苯氨基甲酸甲酯的合成研究现状 | 第17-22页 |
·苯氨基甲酸甲酯(MPC)的性质 | 第17页 |
·国内外合成MPC 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| 第17-22页 |
·苯胺氧化羰基化法 | 第17-18页 |
·硝基苯还原碳基化法 | 第18-19页 |
·苯胺和硝基苯联合法 | 第19页 |
·Hofmann 重排法 | 第19-20页 |
·尿素醇解法 | 第20页 |
·氨基交换法 | 第20页 |
·碳酸二甲酯胺解法 | 第20-21页 |
·其他方法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实验和产物分析方法 | 第22-27页 |
·实验药品与仪器 | 第22-23页 |
·化学试剂 | 第22-23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3页 |
·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3-25页 |
·催化剂的干燥 | 第23页 |
·催化剂的负载 | 第23-24页 |
·负载型催化剂的固定化 | 第24-25页 |
·MPC 合成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高压合成MPC 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微波密闭合成MPC 方法 | 第26页 |
·产物分析方法 | 第26页 |
·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4章 高压体系下催化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 | 第27-32页 |
·引言 | 第27页 |
·产物检测结果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催化剂的筛选结果 | 第28-29页 |
·负载型Zn(OAc)_2/AC 催化合成MPC | 第29-31页 |
·CO_2 的通入对反应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·醋酸锌负载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| 第30页 |
·负载型催化剂用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·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5章 微波体系下催化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 | 第32-44页 |
·引言 | 第32-34页 |
·微波密闭催化实验结果与影响讨论 | 第34-39页 |
·负载型催化剂Zn(OAc)_2/AC 的用量对催化结果的影响 | 第34页 |
·Zn(OAc)_2 不同载体的催化效果比较 | 第34-35页 |
·不同粒度的活性炭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| 第35页 |
·反应温度对MPC 合成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反应时间对MPC 合成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微波辐射功率对MPC 合成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·负载量对MPC 合成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微波条件下负载型Zn(OAc)_2/AC 的寿命 | 第39页 |
·负载型催化剂固定化的可行性 | 第39-42页 |
·三种固定化方法催化效果比较 | 第39-40页 |
·硅胶固定化方法后催化效果比较 | 第40-41页 |
·不同质量比的硅酸钠固定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微波法与高压法比较 | 第42-43页 |
·小结 | 第43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