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缩略词表(ABBREVIATIONS) | 第8-9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9-24页 |
·影响产奶量因素 | 第9-16页 |
·饲料营养 | 第9-11页 |
·产犊季节及外界温度 | 第11页 |
·年龄和胎次 | 第11-12页 |
·体型外貌及大小 | 第12页 |
·初产年龄和产犊间隔 | 第12-13页 |
·泌乳期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·干奶期的长短 | 第14-15页 |
·挤乳与乳房按摩、挤奶次数 | 第15页 |
·疾病 | 第15页 |
·遗传因素 | 第15-16页 |
·提高产奶量措施 | 第16-21页 |
·提供适宜的饲养管理及环境条件 | 第16-19页 |
·选留体况良好的奶牛培育 | 第19-20页 |
·遗传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| 第20-21页 |
·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| 第21-24页 |
·催乳素基因(PRL) | 第21-22页 |
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(IGFs) | 第22页 |
·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(PIT-1) | 第22-24页 |
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24-25页 |
3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4页 |
·材料 | 第25-27页 |
·参试奶牛 | 第25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5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5页 |
·缓冲液和常用试剂的配制 | 第25-2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7-32页 |
·荷斯坦牛血样采集及相关数据的收集 | 第27-28页 |
·荷斯坦奶牛体型线性鉴定技术 | 第28-30页 |
·奶牛PIT-1基因检测 | 第30-32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奶牛产奶量的数据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奶牛体型线性鉴定的分析 | 第33页 |
·基因分子遗传标记 | 第33-34页 |
4 结果和分析 | 第34-38页 |
·不同地区荷斯坦牛、胎次、产犊季节等对产奶量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不同地区荷斯坦牛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| 第34页 |
·不同产犊季节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| 第34页 |
·不同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体型外貌对产奶量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牛群五部位功能分与整体评分等级 | 第35页 |
·产奶量与各性状相关性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基因变异对产奶量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·PIT-1基因PCR结果 | 第36页 |
·PIT-1基因型检测结果 | 第36页 |
·三种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 | 第36-37页 |
·三种基因型及与产奶量的关系 | 第37-38页 |
5 讨论 | 第38-41页 |
·关于胎次、产犊季节等对产奶量影响的原因 | 第38页 |
·产犊季节 | 第38页 |
·胎次 | 第38页 |
·关于体型外貌对产奶量影响的原因 | 第38-39页 |
·牛群五部位功能分与整体评分等级 | 第38页 |
·产奶量与各性状相关性 | 第38-39页 |
·PIT基因对产奶量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6 小结 | 第41-42页 |
·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及研究特色创新点 | 第41页 |
·本项目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