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气微渗漏的高光谱信息提取研究--以内蒙东胜地区为例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1 引言 | 第9-18页 |
| ·研究现状分析 | 第9-12页 |
| ·油气微渗漏信息提取技术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| ·高光谱遥感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区地理位置及研究范围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区的研究概况及工作基础 | 第13-14页 |
| ·论文选题与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内容、思路与步骤 | 第15-18页 |
| 2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8-28页 |
| ·区域地层特征 | 第18-23页 |
| ·侏罗系(J) | 第18-20页 |
| ·白垩系下统志丹群 | 第20-22页 |
| ·第三系、第四系 | 第22-23页 |
| ·沉积演化特征 | 第23-24页 |
| ·区域构造特征 | 第24-26页 |
| ·岩浆活动特征 | 第26-28页 |
| 3 数据预处理 | 第28-42页 |
| ·星载高光谱Hyperion数据简介 | 第28-31页 |
| ·条带误差影响及其去除 | 第31-33页 |
| ·地物光谱重建 | 第33-37页 |
| ·图像拼接、几何校正 | 第37-38页 |
| ·植被和云的去除 | 第38-42页 |
| ·植被的去除 | 第39-40页 |
| ·云的去除 | 第40-42页 |
| 4 波段数据质量综合评价 | 第42-59页 |
| ·水气吸收影响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波段相关性分析 | 第43-48页 |
| ·传感器信噪比分析 | 第48-50页 |
| ·波段数据分布情况分析 | 第50-53页 |
| ·波段数据质量综合评价 | 第53-59页 |
| 5 东胜地区油气微渗漏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| 第59-86页 |
| ·油气微渗漏理论 | 第59-60页 |
| ·油气微渗漏现象 | 第59页 |
| ·油气微渗漏分析 | 第59-60页 |
| ·烃类蚀变物异常及蚀变晕 | 第60-62页 |
| ·热异常晕 | 第60-61页 |
| ·红层褪色晕 | 第61页 |
| ·低价铁富集晕 | 第61页 |
| ·粘土矿化晕 | 第61-62页 |
| ·碳酸盐化晕 | 第62页 |
| ·油气流体对铀成矿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| ·特征谱线研究 | 第63-68页 |
| ·粘土矿物特征谱线 | 第63-65页 |
| ·三价铁离子特征谱线 | 第65-67页 |
| ·二价铁离子特征谱线 | 第67页 |
| ·烃类特征谱线 | 第67-68页 |
| ·蚀变信息提取研究 | 第68-84页 |
| ·粘土矿物蚀变信息提取 | 第68-72页 |
| ·三价铁离子蚀变信息提取 | 第72-75页 |
| ·二价铁离子蚀变信息提取 | 第75-78页 |
| ·烃类蚀变信息提取 | 第78-81页 |
| ·碳酸根离子蚀变信息提取 | 第81-84页 |
| ·区域热异常信息分析 | 第84-85页 |
| ·区域构造信息分析 | 第85-86页 |
| 6 东胜地区油气微渗漏信息综合评价 | 第86-96页 |
| ·地质特征向量长度分析法 | 第86-87页 |
| ·油气微渗漏信息综合评价 | 第87-90页 |
| ·油气微渗漏信息综合评价结果 | 第90-96页 |
| 7 结论 | 第96-98页 |
| 致谢 | 第98-10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0-105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