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4页 |
前言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不动产执行概述 | 第16-36页 |
一、不动产的执行法涵义 | 第16-18页 |
二、不动产执行范围的难点 | 第18-26页 |
三、域外典型国家不动产执行制度的立法考察 | 第26-36页 |
第二章 不动产执行的基本原则 | 第36-46页 |
一、谦抑原则 | 第36-40页 |
二、权属认定以登记为主原则 | 第40-42页 |
三、公开拍卖原则 | 第42-44页 |
四、合并执行原则 | 第44-46页 |
第三章 不动产的查封 | 第46-63页 |
一、不动产查封的时间效力 | 第46-51页 |
二、不动产查封的主观效力 | 第51-57页 |
三、不动产查封的客观效力 | 第57-59页 |
四、实务问题研讨 | 第59-63页 |
第四章 不动产的强制拍卖 | 第63-87页 |
一、强制拍卖性质之研讨 | 第63-66页 |
二、不动产强制拍卖的效力 | 第66-79页 |
三、拍卖不动产上租赁权及用益物权之涤除 | 第79-83页 |
四、拍卖不动产的点交 | 第83-87页 |
第五章 不动产的强制管理 | 第87-96页 |
一、不动产强制管理的特点和种类 | 第87-89页 |
二、强制管理适用对象唯一性的争议 | 第89-90页 |
三、不动产强制管理的执行标的 | 第90页 |
四、不动产强制管理的条件 | 第90-91页 |
五、不动产强制管理的启动 | 第91-92页 |
六、强制管理的效力 | 第92页 |
七、管理人的选任及法律地位 | 第92-93页 |
八、管理人的职权和义务 | 第93-94页 |
九、强制管理的终结 | 第94-96页 |
第六章 不动产执行款的参与分配 | 第96-113页 |
一、参与分配程序的功能 | 第96-97页 |
二、关于参与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| 第97-102页 |
三、分配顺序的比较法考察 | 第102-104页 |
四、关于我国不动产执行款参与分配中债权受偿顺序的思考 | 第104-112页 |
五、不动产执行款的分配顺序总结 | 第112-113页 |
第七章 不动产执行程序中的物权变动 | 第113-140页 |
一、不动产登记的模式 | 第113-115页 |
二、登记在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作用 | 第115-116页 |
三、从执行法的角度看我国不动产登记对物权变动的作用 | 第116-122页 |
四、一方所有登记在他人名下不动产的执行 | 第122-127页 |
五、预售商品房的执行 | 第127-129页 |
六、登记规则下对债权人和第三人权利的保护 | 第129-135页 |
七、实务案例研析:天津高院与江阴法院执行天津“中山大厦”协调案 | 第135-140页 |
第八章 不动产执行程序中的执行力扩张 | 第140-152页 |
一、执行力的概念 | 第140-141页 |
二、执行力的扩张 | 第141-143页 |
三、不动产执行程序中执行力的扩张 | 第143-144页 |
四、执行力扩张外延的再扩张——不动产执行程序中交易回避规则的探讨 | 第144-147页 |
五、实务研析 | 第147-152页 |
第九章 不动产执行中瑕疵执行行为的救济 | 第152-172页 |
一、救济方法的分类 | 第152-154页 |
二、非诉救济方法:声请和声明异议 | 第154-159页 |
三、诉讼救济方法之一:许可执行之诉 | 第159-161页 |
四、诉讼救济方法之二:异议之诉 | 第161-167页 |
五、诉讼救济方法之三:参与分配异议之诉 | 第167-168页 |
六、我国现行不动产瑕疵执行救济制度的缺陷与重构 | 第168-172页 |
第十章 不动产执行的立法 | 第172-178页 |
一、我国不动产执行立法的现状 | 第172-174页 |
二、我国不动产执行立法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| 第174-175页 |
三、关于我国不动产执行立法的几个具体问题 | 第175-178页 |
结论 | 第178-181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181-189页 |
后记 | 第1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