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导论:理解公共政策伦理 | 第12-21页 |
第一节 基本概念 | 第12-15页 |
一 公共政策 | 第12-13页 |
二 公共政策伦理 | 第13-15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一 国外行政伦理学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二 国内学者对行政伦理学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第三节 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伦理及其现实意义 | 第17-21页 |
一 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评价──从政治评价到伦理评价 | 第17-18页 |
二 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伦理的现实意义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伦理困境 | 第21-32页 |
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的伦理困境 | 第21-24页 |
一 权力冲突 | 第21-22页 |
二 角色冲突 | 第22-23页 |
三 利益冲突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公共政策客体的伦理困境 | 第24-27页 |
一 效率与公平难以兼顾 | 第24-25页 |
二 距离悖论:公共政策客体选择的困境 | 第25-26页 |
三 代际不公平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公共政策过程的伦理困境 | 第27-32页 |
一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伦理困境 | 第28-29页 |
二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伦理困境 | 第29页 |
三 公共政策监督过程中的伦理困境 | 第29-30页 |
四 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的伦理困境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伦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| 第32-45页 |
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 | 第32-34页 |
一 市场经济本身所带来的问题 | 第32-33页 |
二 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 | 第33页 |
三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民族地区体制转轨导致的公共政策伦理困境 | 第34-37页 |
一 经济体制转轨所导致的公共政策伦理困境 | 第34-35页 |
二 政治体制改革所导致的公共政策伦理困境 | 第35-36页 |
三 文化体制改革所导致的公共政策伦理困境 | 第36-37页 |
第三节 民族地区特殊政策环境导致的公共政策伦理困境 | 第37-41页 |
一 特殊的经济环境 | 第37-38页 |
二 特殊的政治环境 | 第38-39页 |
三 特殊的文化环境 | 第39-40页 |
四 特殊的区域环境 | 第40-41页 |
公共政策伦理个案分析 | 第41-45页 |
第四章 走出困境──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伦理困境的治理机制 | 第45-54页 |
第一节 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| 第45-47页 |
一 公平与效率 | 第45-46页 |
二 当前发展与代际公平 | 第46页 |
三 个人利益、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 | 第46-47页 |
第二节 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伦理困境的治理机制 | 第47-54页 |
一 可持续发展是走出政策伦理困境根本途径 | 第47-48页 |
二 对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人员进行伦理教育 | 第48-49页 |
三 强化民族地区公共政策过程的伦理导向 | 第49-50页 |
四 建立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伦理监控机制 | 第50-51页 |
五 建立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伦理评价体系 | 第51-52页 |
六 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伦理法律化和制度化 | 第52-54页 |
结束语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0页 |
后记 | 第60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