溶胶—凝胶法制备纳米ZnO工艺及表面活性剂防团聚机理研究
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29页 |
| ·纳米材料 | 第9-12页 |
| ·纳米材料的发展 | 第9-11页 |
| ·纳米材料的特性 | 第11-12页 |
| ·纳米氧化锌的研究现状、制备、性质及应用综述 | 第12-23页 |
| ·纳米氧化锌的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2-14页 |
| ·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综述 | 第14-18页 |
| ·纳米氧化锌性质 | 第18-19页 |
| ·纳米氧化锌的应用综述 | 第19-23页 |
| ·溶胶-凝胶技术综述 | 第23-27页 |
| ·溶胶-凝胶技术的基本原理 | 第24-25页 |
| ·溶胶-凝胶技术的应用 | 第25-27页 |
| ·课题研究内容 | 第27-29页 |
| 第2章 实验原理及工艺流程确定 | 第29-45页 |
| ·前驱体制备机理 | 第29-32页 |
| ·非线性反应模型 | 第29-30页 |
| ·线性反应模型 | 第30-32页 |
| ·前驱体干燥和热分解机理 | 第32-35页 |
| ·前驱体干燥 | 第32-33页 |
| ·前驱体热分解理论 | 第33-35页 |
| ·前驱体团聚原因分析及消除措施 | 第35-41页 |
| ·团聚原因分析 | 第35-37页 |
| ·团聚消除措施 | 第37-41页 |
| ·工艺流程确定 | 第41-44页 |
| ·实验工艺条件初探 | 第41-43页 |
| ·实验工艺流程确定 | 第43-44页 |
| ·纳米氧化锌的表征 | 第44-45页 |
| 第3章 影响因素分析及技术参数确定 | 第45-62页 |
| ·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45-46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45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45-46页 |
| ·锌盐种类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| ·乙酸锌体系 | 第46-47页 |
| ·硫酸锌体系 | 第47-48页 |
| ·络合剂种类的影响 | 第48-52页 |
| ·实验过程 | 第48页 |
| ·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48-52页 |
| ·乙酸锌浓度与草酸浓度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乙酸锌浓度的影响 | 第52页 |
| ·草酸浓度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草酸与乙酸锌不同量的影响 | 第53页 |
| ·反应pH值和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| ·反应pH值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| ·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55页 |
| ·反应物加入方式及加入速度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| ·加入方式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| ·加入速度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| ·乙醇洗涤、干燥温度及煅烧时间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| ·乙醇洗涤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·干燥温度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| ·煅烧时间的影响 | 第59页 |
| ·超声波分散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| ·超声波的基本原理 | 第59页 |
| ·超声波对氧化锌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| ·微波煅烧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| 第4章 表面活性性剂影响分析 | 第62-79页 |
| ·表面活性剂综述 | 第62-70页 |
| ·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| 第62-65页 |
| ·表面活性剂在氧化锌制备中的作用原理 | 第65-68页 |
| ·影响表面活性剂分散作用的因素 | 第68-70页 |
| ·表面活性剂对氧化锌制备的影响 | 第70-79页 |
| ·单一类型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| 第70-72页 |
| ·复配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| 第72-77页 |
| ·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的影响 | 第77-79页 |
| 第5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| 第79-86页 |
| ·DSC和TG分析 | 第79-80页 |
| ·氧化锌粒度的表征 | 第80-86页 |
| ·X射线分析 | 第80-82页 |
| ·透射电镜分析 | 第82-83页 |
| ·激光粒度分析 | 第83-84页 |
| ·阻抗的测定 | 第84页 |
| ·红外分析 | 第84-86页 |
| 结论 | 第86-8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7-91页 |
| 致谢 | 第91-92页 |
| 附录A(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)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