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9-28页 |
| 1 微囊藻毒素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| 2 微囊藻毒素的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 | 第10-13页 |
| 3 淡水生态系统中微囊藻毒素的代谢途径 | 第13-21页 |
| ·微囊藻毒素的生物聚集 | 第13-16页 |
| ·水生植物对微囊藻毒素的聚集 | 第14页 |
| ·水生无脊椎动物对微囊藻毒素的聚集 | 第14-15页 |
| ·鱼类对微囊藻毒素的聚集 | 第15-16页 |
| ·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 | 第16-21页 |
| ·水生植物对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 | 第17-19页 |
| ·水生无脊椎动物对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 | 第19-20页 |
| ·鱼类对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 | 第20-21页 |
| 4 水生生物微囊藻毒素去毒分子机理研究 | 第21-26页 |
| ·生物体三相去毒过程 | 第22页 |
| ·谷胱苷肽S-转移酶(GST)研究进展 | 第22-26页 |
| ·GST的结构及功能 | 第22-25页 |
| ·鱼类sGST的研究进展 | 第25-26页 |
|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6-28页 |
| 第二章 淡水鱼类ρ型GST基因的克隆 | 第28-42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1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8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8-31页 |
|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2页 |
| ·鲢鱼、尼罗罗非鱼和草鱼肝脏总RNA提取 | 第31-32页 |
| ·鲢鱼、尼罗罗非鱼、草鱼sGSTR基因cDNA全序列的克隆 | 第32-38页 |
| ·鲢鱼、尼罗罗非鱼、草鱼sGSTR基因cDNA核心序列的克隆 | 第32-33页 |
| ·鲢鱼、尼罗罗非鱼、草鱼肝脏sGSTR基因5’端及3’端cDNA扩增 | 第33-34页 |
| ·鲢鱼、尼罗罗非鱼、草鱼sGSTR基因cDNA全序列的获得 | 第34-38页 |
| ·鲢鱼、尼罗罗非鱼、草鱼sGSTR基因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 | 第38-42页 |
| 第三章 淡水鱼类ρ型与α型GST基因的活体诱导表达研究 | 第42-51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42-43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42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2-43页 |
| 2 实验结果 | 第43-51页 |
| ·MC-LR活体处理鲢鱼、尼罗罗非鱼、草鱼8h,24hGSTR基因表达情况 | 第43-47页 |
| ·MC-LR活体处理鲢鱼、尼罗罗非鱼、草鱼8h,24hGSTA基因表达情况 | 第47-51页 |
| 第四章 讨论 | 第51-54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67页 |
| 附录 | 第67-75页 |
|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| 第75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