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导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背景与形成:“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年代” | 第10-21页 |
一、相对安宁的生存环境 | 第10-12页 |
二、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 | 第12-13页 |
三、理性先锋的诗学影响 | 第13-15页 |
四、丰厚坚实的创作阵地 | 第15-18页 |
五、积极活跃的创作氛围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诗歌主题开拓:“生命原来是一条滚滚的河流” | 第21-45页 |
一、“协入一种必然的大节奏”——战争风云的直接注入 | 第21-25页 |
二、“描写着荒原的图画”——现实生活的倾力关注 | 第25-31页 |
三、“道破一切生的意义”——精神世界的自我探索 | 第31-37页 |
四、“燃在花瓣里的火焰”——不是情诗的情诗 | 第37-45页 |
第三章 诗歌形式探索“:一座幽闭在硬壳里的火山” | 第45-73页 |
一、复杂的表现手法及叙述策略 | 第45-51页 |
二、知性与感性结合的深度创作模式 | 第51-55页 |
三、丰富多变的结构模式 | 第55-61页 |
四、独特的意象构成及审美特质 | 第61-73页 |
结语 | 第73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后记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