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工作论文

论农民政治参与冷漠对村民自治目标实现的影响--以山西省北社村为例

中文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引言第11-14页
 1.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
 2.政治参与和政治冷漠的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3.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第12-13页
 4.研究方法第13-14页
第一章 相关概念及政治参与必要性阐析第14-23页
   ·相关概念第14-19页
     ·村民自治的内涵与目标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政治参与的内涵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农民政治参与的类型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政治参与冷漠的内涵第17-19页
   ·相关理论与政治参与的必要性第19-23页
     ·参与民主理论的代表学者及其思想第19-21页
     ·政治效能感——政治参与的必要性阐释第21-23页
第二章 山西省北社村农民政治参与概况第23-30页
   ·北社村基本情况介绍第23-27页
     ·农业传统导致臣属型政治文化第23页
     ·公共财产激发民主参与的热情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回归传统农业型村庄后政治参与冷漠的现状第24-27页
   ·北社村农民政治参与冷漠的具体表现第27-30页
     ·农民盲目参与民主选举,消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第27页
     ·村民代表被动当选,村务公开流于形式第27-28页
     ·"厉害"干部治村,不利于村民政治参与第28-30页
第三章 农民政治参与冷漠原因与对策分析第30-37页
   ·北社村农民政治参与冷漠的原因第30-32页
     ·传统文化和思想禁锢村民政治参与意识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公共财产催化的非理性政治参与第31页
     ·机会成本过高,导致参与缺少可行性第31-32页
   ·改善农民政治参与冷漠现状的对策第32-37页
     ·发展农村经济,夯实村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完善村民自治制度,理顺村民自治内部结构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,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有效性第34-35页
     ·提高农民民主素质,培养农民政治参与能力第35-37页
第四章 政治参与与实现村民自治目标之间的关系第37-41页
   ·农民政治参与类型与村民自治水平及社会稳定的关系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·制度性政治参与和村民自治水平及社会稳定的关系第37-38页
     ·非制度性政治参与和村民自治水平及社会稳定的关系第38-39页
   ·农民政治参与冷漠对村民自治目标实现的影响第39-41页
     ·政治冷漠的一般影响第39页
     ·政治参与冷漠不利于实现村民自治的目标第39-41页
结语第41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4-45页
致谢第45-46页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46-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村民自治制度下村干部的角色研究
下一篇:山西省中南部村民政治效能感研究--基于402份调查问卷的量化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