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7页 |
图表目录 | 第7-8页 |
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第五节 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技术 | 第13-24页 |
第一节 引文分析与引文网络 | 第13-15页 |
一、引文分析 | 第13-14页 |
二、引文网络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信息检索基础理论与技术 | 第15-19页 |
一、信息检索模型 | 第15-17页 |
二、自动标引理论 | 第17-18页 |
三、文本聚类理论 | 第18页 |
四、文本信息检索技术 | 第18页 |
五、相关反馈技术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信息可视化基础理论与技术 | 第19-23页 |
一、信息可视化参考模型 | 第19-20页 |
二、信息可视化方法 | 第20-21页 |
三、信息可视化映射技术 | 第21页 |
四、信息可视化显示技术 | 第21-23页 |
第四节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现有典型系统比较分析 | 第24-34页 |
第一节 典型系统介绍 | 第24-27页 |
第二节 典型系统比较分析 | 第27-32页 |
第三节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基于引文的信息检索可视化系统框架研究 | 第34-47页 |
第一节 My_IRVSC 系统分析 | 第34-39页 |
一、用户获取和处理信息的一般特性分析 | 第34-35页 |
二、系统环境变化分析 | 第35-36页 |
三、用户检索行为分析 | 第36-37页 |
四、用户信息需求层次分析 | 第37-38页 |
五、用户需求表达分析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My_IRVSC 系统目标及构建原则 | 第39-41页 |
一、My_IRVSC 的系统目标 | 第39-40页 |
二、My_IRVSC 的系统构建原则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My_IRVSC 框架结构 | 第41-46页 |
一、系统模型 | 第41-44页 |
二、系统逻辑结构 | 第44-46页 |
第四节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基于引文的信息检索可视化原型系统研究与实现 | 第47-64页 |
第一节 系统的开发环境 | 第47页 |
第二节 系统的总体设计 | 第47-52页 |
一、系统目标及设计思想 | 第47-48页 |
二、系统的体系结构 | 第48-49页 |
三、系统的工作流程 | 第49-50页 |
四、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| 第50-52页 |
第三节 系统核心功能模块的实现 | 第52-58页 |
一、数据管理模块 | 第52页 |
二、系统管理模块 | 第52-53页 |
三、数据检索模块 | 第53-54页 |
四、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 | 第54-55页 |
五、共引网络可视化模块 | 第55-58页 |
第四节 My_IRVSC 的测试 | 第58-63页 |
一、测试语料和测试环境 | 第58-59页 |
二、系统功能测试 | 第59-63页 |
第五节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7页 |
第一节 研究工作总结 | 第64-66页 |
第二节 本论文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工作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