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美国文学的基督教文化传统 | 第11-20页 |
第一节 原型批评理论 | 第11-13页 |
第二节 美国文学的基督教文化传统 | 第13-17页 |
第三节 福克纳和基督教文化的关系 | 第17-20页 |
第二章 福克纳的基督情结 | 第20-34页 |
第一节 基督原型 | 第20-24页 |
(一) 白痴班吉 | 第20-22页 |
(二) 殉道者昆丁 | 第22-24页 |
(三) 《八月之光》中的基督原型 | 第24页 |
第二节 福克纳的救赎之路 | 第24-34页 |
(一) 原罪——失落的伊甸园 | 第25-27页 |
(二) 惩罚——忏悔的缺失 | 第27-30页 |
(三) 拯救——摩西出埃及 | 第30-32页 |
(四) 复活——殉道者的受难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八月之光,永恒的人性之光 | 第34-39页 |
第一节 对现代人的批判 | 第34-36页 |
第二节 福克纳的希望 | 第36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1页 |
注释 | 第41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