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QW-01型膜体回收车控制与操作系统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外研究情况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研究情况 | 第12-13页 |
| ·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| 第13-14页 |
| ·可编程序控制器(PLC)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| 第14-19页 |
| ·PLC的发展历程 | 第15-16页 |
| ·PLC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| 第16-19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目标 | 第19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|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| 第21-35页 |
| ·计算机控制系统 | 第21-25页 |
| ·计算机控制系统简介 | 第21-22页 |
| ·计算机控制系统分类 | 第22-25页 |
| ·课题背景及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| 第25-29页 |
| ·膜体回收车基本工作原理 | 第25-26页 |
| ·回收车技术要求 | 第26-27页 |
| ·回收系统构成 | 第27-28页 |
| ·系统功能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控制系统概况 | 第29-30页 |
| ·控制系统设计依据、目标、原则 | 第30-32页 |
| ·方案设计依据 | 第30页 |
| ·技术规范和标准 | 第30页 |
| ·设计目标 | 第30页 |
| ·设计原则 | 第30-32页 |
| ·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| 第32-33页 |
| ·人机接口 | 第32页 |
| ·控制主体选择 | 第32页 |
| ·电源供给 | 第32-33页 |
| ·开发软件平台 | 第33页 |
| ·控制系统组成 | 第33页 |
| ·控制系统与人机界面优化设计 | 第33页 |
| ·监控软件特点 | 第33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3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| 第35-52页 |
| ·PLC的基本组成 | 第35页 |
| ·PLC各部分的作用 | 第35-37页 |
| ·中央处理单元(CPU) | 第35-36页 |
| ·I/O单元 | 第36页 |
| ·存储器 | 第36-37页 |
| ·A/D和D/A转换 | 第37-39页 |
| ·A/D和D/A原理 | 第37-38页 |
| ·模拟量输入输出系统 | 第38页 |
| ·输入输出数据的处理 | 第38-39页 |
| ·PLC的主要特点 | 第39页 |
| ·OMRON CMP2A系列PLC | 第39-44页 |
| ·CPM2A系列PLC的性能 | 第39-40页 |
| ·基本功能 | 第40-42页 |
| ·CPU单元结构 | 第42页 |
| ·OMRONCPM2A系列PLC的工作原理 | 第42-44页 |
| ·变频器的选择 | 第44-48页 |
| ·变频调速原理 | 第44-45页 |
| ·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方式 | 第45-46页 |
| ·负载的分类 | 第46-47页 |
| ·变频器的选型 | 第47-48页 |
| ·其他硬件选型 | 第48-51页 |
| ·军用便携式计算机 | 第48-49页 |
| ·直流变换器 | 第49-50页 |
| ·继电器 | 第50页 |
| ·彩色日夜两用防水摄像机 | 第50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4章 控制与操作系统软件设计 | 第52-64页 |
| ·PLC系统软件及工作过程 | 第52-53页 |
| ·控制要求及工艺过程 | 第53页 |
| ·I/O地址分配 | 第53-55页 |
| ·系统流程图 | 第55-58页 |
| ·程序设计 | 第58-63页 |
| ·编程工具软件与编程语言 | 第58-59页 |
| ·程序设计 | 第59-6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第5章 工业组态软件与人机界面 | 第64-80页 |
| ·组态软件的构成 | 第64-65页 |
| ·使用软件的工作阶段划分 | 第64-65页 |
| ·按照成员构成划分 | 第65页 |
| ·组态软件扩展可选组件 | 第65页 |
| ·组态软件的功能特点 | 第65-66页 |
| ·组态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 | 第66页 |
| ·In Touch组态软件介绍 | 第66-72页 |
| ·In Touch软件介绍 | 第66-68页 |
| ·体系结构 | 第68-69页 |
| ·其它的分布式系统特性 | 第69-70页 |
| ·In Touch应用能力 | 第70-71页 |
| ·报警处理 | 第71-72页 |
| ·In Touch软件选用 | 第72-75页 |
| ·编程软件功能与环境 | 第72-73页 |
| ·应用软件制作步骤 | 第73-74页 |
| ·程序编写 | 第74-75页 |
| ·人机界面 | 第75-79页 |
| ·功能 | 第75-76页 |
| ·人机界面程序编制 | 第76-7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| ·全文总结 | 第80-81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81-82页 |
| 参考资料 | 第82-85页 |
| 致谢 | 第85-8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