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职业技术教育论文--各类型职业技术学校论文--中等专业学校论文

市域中职学校应对城镇化影响的策略研究--以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东校为个案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20页
 1 研究的背景第9-13页
   ·城镇化的产生第9-10页
   ·我国当前城镇化的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·城镇化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第11-13页
   ·长沙市城镇化的现状第13页
 2 动态研究第13-19页
   ·国外相关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·国内相关研究第15-19页
 3 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·文献研究法第19页
   ·调查研究法第19页
   ·分析综合法第19页
   ·比较法第19-20页
第二章 中等职业学校与城镇化进程的关系第20-24页
 1 中职学校是推进城镇化的基础第20页
 2 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是加快城镇化的重要支撑第20-21页
 3 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是城镇化的推动者和受益者第21页
 4 城镇化决定当地的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方向第21-23页
 5 城镇化是促进中职业学校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第23-24页
第三章 城镇化对市域中职学校的影响第24-37页
 1 城镇化从宏观上影响市域中职学校的发展规模第24-27页
 2 城镇化从中观上改变域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第27-29页
 3 城镇化对中职学校微观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·城镇化影响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第29页
   ·城镇化对中职学校教学制度和教学模式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·城镇化影响市域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第30页
 4 中职学校在城镇化中所受到的挑战第30-37页
   ·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之间的矛盾加剧第31页
   ·传统办学模式和教学效果与城镇化的要求有差距第31-32页
   ·中职学校师资队伍较弱问题第32-36页
   ·城镇化与中职学生就业还存在很多矛盾第36-37页
第四章 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东校应对城镇化影响的个案研究第37-48页
 1 城镇化引发教育的改革,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东校由此诞生和发展第37-38页
 2 城镇化,给该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第38-39页
 3 适应城镇化的需要,学校对专业和课程进行改革第39-41页
   ·结合城镇化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开设专业第39-40页
   ·根据城镇化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第40页
   ·打造精品专业、培育长线专业、开发短线专业第40-41页
   ·树立专业特色化、品牌化的办学意识第41页
 4 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,适应城镇化的需要第41-42页
   ·采用定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第41-42页
   ·由向企业定向培养转入向行业定向培养第42页
   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并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第42页
 5 重视技能教学,建立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考试中心第42-45页
 6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完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第45-46页
   ·加强现有教师在职培训,营造教师自主学习的氛围第45页
   ·充分挖掘教师内部潜力,不拘一格签订师徒合同第45-46页
 7 采用多种帮困手段,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第46页
 8 小结第46-48页
第五章 市域中职业学校应对城镇化影响的基本策略第48-57页
 1 扩大市域中职学校规模,满足城镇化对合格劳动者数量的需要第48页
 2 调整职业教育结构,适应城镇化对人才要求的层次化第48-49页
 3 加强市域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第49-52页
   ·重视教师来源,增加教师数量,合理调整教师结构第50页
   ·构建"双师型"教师队伍,提高"双师型"教师比例第50页
   ·加大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第50-51页
   ·实施中职学校教师准入和资格制度第51页
   ·校内培养和校外培训相结合,全面提升中职学校教师素质第51-52页
 4 深化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,实现专业的市场化运作第52-53页
   ·以市场为依据设置专业,注重科学论证第52页
   ·以市场需要为导向,要适时调整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第52页
   ·注重专业设置的地域性和超前性,为当地的城镇化服务第52-53页
   ·专业设置要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第53页
 5 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,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第53-54页
 6 政府加大对中职学校的投入和对中职学生的扶助力度第54-57页
   ·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职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第54-55页
   ·建立中职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,逐步过渡到免费教育第55-57页
结束语第57-58页
注释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1页
附录第61-67页
作者简介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速公路沥青砼废料再生应用研究
下一篇:基于机器学习的磁浮列车故障综合评估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