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| 第10-14页 |
1.材料 | 第10-11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10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10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10-11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11页 |
2.方法 | 第11-14页 |
·模型制备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实验分组 | 第12页 |
·给药方法 | 第12页 |
·标本采集 | 第12页 |
·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一般情况 | 第12-13页 |
·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形态学检查 | 第13-14页 |
·常规HE染色 | 第13页 |
·免疫组化 | 第13页 |
·测定标准 | 第13-14页 |
·统计学处理 | 第14页 |
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| 第14-20页 |
1.一般形态学观察 | 第14-17页 |
·HE染色观察 | 第14-16页 |
·IUD出血组及药物组和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的比较 | 第16-17页 |
2.VEGF、KDR检测结果 | 第17-20页 |
第三部分 讨论 | 第20-33页 |
1.祖国医学对宫环出血的认识 | 第20-23页 |
·证候学研究 | 第20页 |
·主要病机 | 第20-21页 |
·中医对宫环出血治疗现状 | 第21-23页 |
2.组成、方解及现代药理研究 | 第23-24页 |
3.西医理论依据 | 第24-28页 |
·西医病因病理 | 第24-25页 |
·VEGF和KDR在出血病中间的作用 | 第25-27页 |
·西医对该病的治疗 | 第27-28页 |
4.中西医结合对该病的治疗 | 第28-29页 |
5 从形态学方面来探讨宫环止血片作用机制 | 第29-33页 |
·子宫内膜常规H E染色影响 | 第29页 |
·对VEGF及KDR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·对F8-AR,MVD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结论 | 第33-34页 |
致谢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8页 |
附录 综述 | 第38-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