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华地区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8-16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9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9-13页 |
·国外研究进展 | 第9-11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方法与内容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本文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城镇体系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| 第16-21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6-17页 |
·城镇 | 第16页 |
·城镇体系 | 第16-17页 |
·城镇体系发展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1页 |
·中心地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增长极理论 | 第18页 |
·点—轴渐进扩散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核心—边缘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双核结构理论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金华地区城镇体系发展的背景条件分析 | 第21-38页 |
·金华地区城镇体系历史演变过程 | 第21-26页 |
·城镇的起源 | 第21页 |
·城镇的形成期 | 第21-22页 |
·城镇的发展期 | 第22-23页 |
·城镇体系的形成期 | 第23-24页 |
·城镇体系的发展期 | 第24-25页 |
·小结 | 第25-26页 |
·金华地区城镇体系发展的宏观条件分析 | 第26-34页 |
·区位条件 | 第26页 |
·自然资源条件 | 第26-29页 |
·社会经济条件 | 第29-34页 |
·金华地区各县级城镇综合实力评价 | 第34-38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| 第35页 |
·主成分分析及计算结果评价 | 第35-38页 |
第四章 金华地区城镇体系发展的现状分析 | 第38-57页 |
·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析 | 第38-44页 |
·城镇人口等级结构 | 第38-40页 |
·城镇体系城市首位度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的分形研究 | 第41-44页 |
·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分析 | 第44-50页 |
·基于区位熵分析的城镇职能结构研究 | 第44-47页 |
·城镇职能专门化指数分析 | 第47-50页 |
·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析 | 第50-57页 |
·城镇空间分布特征 | 第50-52页 |
·中心城市对县级市(县)的引力分析 | 第52-57页 |
第五章 促进金华地区城镇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57-65页 |
·构建合理城镇体系的基本设想 | 第57-61页 |
·加快金华市区的发展,强化其中心地位 | 第57页 |
·发展中小城市,培育区域经济中心 | 第57-59页 |
·选择培育中心镇,使其增强对乡村经济的带动作用 | 第59页 |
·构建点轴的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| 第59-61页 |
·促进城镇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61-65页 |
·完善市场机制,加强城镇间横向联系 | 第61页 |
·完善城镇基本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体系 | 第61页 |
·加强中心镇建设,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| 第61-62页 |
·依托专业市场的发展,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| 第62-63页 |
·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| 第63页 |
·壮大优秀人才的队伍 | 第63-65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之处 | 第65-67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65-66页 |
·本文的不足之处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附录 | 第70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