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5页 |
·生态恢复工程 | 第12-15页 |
·生态工程定义 | 第12页 |
·生态恢复工程定义 | 第12-14页 |
·湖泊生态系统恢复 | 第14-15页 |
·磷对湖泊富营养化的“贡献” | 第15-18页 |
·湖泊富营养化标志 | 第15-16页 |
·水华的“贡献”因子 | 第16页 |
·“筛选”太湖水华发生的限制因子 | 第16-18页 |
·富营养化湖泊中营养盐的外源、内源及其治理措施 | 第18-20页 |
·使湖泊发生富营养化的营养盐外源及其治理措施 | 第18页 |
·使湖泊发生富营养化的营养盐内源及其治理措施 | 第18-20页 |
·底泥磷向湖泊水体的释放 | 第20-21页 |
·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| 第20页 |
·沉积物中磷向水体释放的相关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太湖生态修复工程的相关情况 | 第21-23页 |
·太湖生态修复工程的地处环境 | 第21-22页 |
·太湖生态修复工程的背景及其意义 | 第22-23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水生植被恢复对底泥营养盐含量的影响研究 | 第25-39页 |
·前言 | 第25-2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6-28页 |
·采样点的基本情况 | 第26-27页 |
·采样及其分析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8页 |
·各采样点表层底泥中总氮、总磷含量及有机质含量的四季比较 | 第28-31页 |
·表层底泥中TN、TP与有机质含量与上覆水中藻类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各采样点之间的情况比较 | 第34-37页 |
·不同年份相同月份的情况比较 | 第37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消浪工程对底泥再悬浮及营养盐释放的影响研究 | 第39-51页 |
·前言 | 第39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9-42页 |
·采样点的基本情况 | 第39-40页 |
·采样时间与采样方法 | 第40-41页 |
·样品分析方法 | 第41页 |
·再悬浮通量的计算方法 | 第41-4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2-49页 |
·底泥再悬浮通量测定期间的风速情况 | 第42-43页 |
·表层底泥的分析结果 | 第43-45页 |
·分层水样的分析结果 | 第45-47页 |
·再悬浮通量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四章 风浪扰动引起湖泊形态磷变化的模拟试验研究 | 第51-61页 |
·前言 | 第51-5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2-54页 |
·实验装置与采样位置 | 第52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52-54页 |
·样品分析方法 | 第5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4-60页 |
·扰动对水体中悬浮物质浓度及其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扰动对水相中磷含量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水相中Fe、Mn的变化趋势 | 第56-58页 |
·粒度分析 | 第58-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·结论 | 第61-62页 |
·不足与展望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71页 |
参加科研工作 | 第71页 |
论文发表情况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