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宋朝外交文书
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前言 | 第9-19页 |
第一章 宋朝的对外交往 | 第19-26页 |
第一节 关于“外交”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宋朝:传统礼治外交思想的瓦解 | 第20-26页 |
第二章 宋朝外交文书的主要文种 | 第26-49页 |
第一节 宋朝外交文书的常用文种 | 第26-43页 |
第二节 外交文书文种使用的特殊性 | 第43-49页 |
第三章 宋朝对外交往文书的体式特点 | 第49-73页 |
第一节 常见外交文书的通用格式 | 第49-51页 |
第二节 重要外交文书的体式特点说明 | 第51-59页 |
第三节 誓书、国书等文体的授受者 | 第59-64页 |
第四节 外交文书体式中成文时间“禀正朔”的问题 | 第64-67页 |
第五节 外交文书体式中的语体及四六句式 | 第67-73页 |
第四章 宋朝外交文书的撰制 | 第73-90页 |
第一节 外交文书撰制的特点 | 第73-78页 |
第二节 外交文书撰制的机构及人员 | 第78-83页 |
第三节 外交文书撰制的程序 | 第83-86页 |
第四节 宋朝外交文书的汇编 | 第86-90页 |
第五章 宋辽外交文书 | 第90-105页 |
第一节 《澶渊誓书》的订立——宋辽外交的基石 | 第90-95页 |
第二节 《关南誓书》的订立——平等外交的延续 | 第95-100页 |
第三节 《议割地界书》的订立——务实外交的胜利 | 第100-102页 |
第四节 宋辽外交的启示 | 第102-105页 |
第六章 宋金外交文书 | 第105-125页 |
第一节 海上之盟及相关文书 | 第105-108页 |
第二节 张觉事件及相关文书 | 第108-112页 |
第三节 宋朝皇帝的上表称臣 | 第112-117页 |
第四节 对峙中的宋金外交及文书 | 第117-122页 |
第五节 隆兴和议及其文书 | 第122-125页 |
第七章 宋与高丽外交文书 | 第125-133页 |
第一节 君臣外交的延续 | 第125-130页 |
第二节 宋与高丽外交规格的变化 | 第130-133页 |
第八章 宋朝外交文书的文化阐释 | 第133-147页 |
第一节 文化的属性及文化阐释的视角 | 第134页 |
第二节 文化的对垒与融合 | 第134-139页 |
第三节 宋朝外交文书与宋代政治制度 | 第139-141页 |
第四节 宋朝外交文书与民俗学 | 第141-144页 |
第五节 宋朝外交文书与社会心理 | 第144-1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7-154页 |
后记 | 第1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