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前言 | 第7-9页 |
1.问题提出 | 第7页 |
2.当前研究动态 | 第7页 |
3.研究目的 | 第7页 |
4.研究方法 | 第7-8页 |
5.研究结论 | 第8页 |
6.创新与不足 | 第8-9页 |
正文 | 第9-49页 |
1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·高考是高校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,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,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| 第9页 |
·高考成绩的筛选和预测功能不明确,需要发展新的选拔工具作为补充 | 第9页 |
·传记资料是有效的选拔工具,受到了广泛关注,但国内尚缺乏实证研究 | 第9页 |
·传统研究只把学业成就作为考察对象,不能全面代表学生的成就水平 | 第9-10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0-18页 |
·传记资料的文献综述 | 第10-17页 |
·传记资料的概念与演变 | 第10页 |
·传记资料的开发程序 | 第10-12页 |
·传记资料的理论 | 第12-14页 |
·传记资料的构想效度 | 第14-16页 |
·测量中的欺骗问题 | 第16页 |
·国内对传记式问卷的研究状况 | 第16-17页 |
·传记式问卷、人格与表现的关系研究 | 第17-18页 |
3 研究构想 | 第18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·本研究的意义 | 第18页 |
4 《传记式问卷》的编制与初测 | 第18-21页 |
·目的 | 第18-19页 |
·程序 | 第19-21页 |
·问卷题目的收集 | 第19页 |
·问卷题目的编写与修改 | 第19页 |
·传记式问卷的预测 | 第19-21页 |
5 《大学生在校表现量表》的修订 | 第21-25页 |
·目的 | 第21页 |
·原量表的介绍 | 第21-22页 |
·测验编制的出发点 | 第21页 |
·测验的编制过程 | 第21-22页 |
·测验的记分和信效度 | 第22页 |
·量表修订的程序 | 第22-25页 |
·问卷题目的修订 | 第23页 |
·问卷的预测 | 第23-25页 |
6 问卷的正式施测 | 第25-3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5页 |
·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被试 | 第25-26页 |
·实施方法与程序 | 第26页 |
·统计处理 | 第2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6-31页 |
·对问卷项目各选项加权计分 | 第26-27页 |
·项目分析与筛选 | 第27-29页 |
·问卷的信度分析 | 第29页 |
·问卷的效度分析 | 第29-31页 |
7 传记式问卷、人格问卷与大学生在校表现量表的相关研究 | 第31-4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31页 |
·方法 | 第3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1页 |
·传记式问卷与在校表现的关系 | 第31-35页 |
·人格与大学生在校表现的关系 | 第35-37页 |
·传记问卷、人格对在校表现的渐进效度分析 | 第37页 |
·人格与传记式问卷的关系 | 第37-41页 |
8 思考与讨论 | 第41-47页 |
·传记式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 | 第41-42页 |
·关于在校表现量表的修订 | 第42-43页 |
·传记式问卷与在校表现的关系 | 第43-45页 |
·人格问卷与在校表现的关系 | 第45页 |
·传记式问卷与人格的关系 | 第45-47页 |
·传记式问卷、人格对在校表现的预测力 | 第47页 |
9 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| 第47-48页 |
·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| 第47-48页 |
·今后研究的方向 | 第48页 |
10 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附录 | 第52-55页 |
后记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