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新校园景观设计研究
中文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11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及现状 | 第7-9页 |
1、时代背景下的大学校园建设 | 第7-9页 |
2、本领域理论研究现状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内容 | 第9-10页 |
三、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一、大学新校园景观设计概述 | 第11-21页 |
(一) 概念界定 | 第11-13页 |
1、景观设计概念 | 第11页 |
2、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| 第11-12页 |
3、新校园景观设计 | 第12-13页 |
(二) 中外大学校园景观发展概述 | 第13-21页 |
1、外国大学校园的历史变迁 | 第13-16页 |
2、中国校园的历史与发展 | 第16-21页 |
二、影响大学景观设计的因素 | 第21-34页 |
(一) 不尽相同的生态环境因素 | 第21-23页 |
(二) 丰厚的文化背景因素 | 第23-28页 |
1、浓郁的地域文化 | 第24-25页 |
2、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| 第25-26页 |
3、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 | 第26-28页 |
(三) 独特的大学生行为与心理因素 | 第28-34页 |
1、大学生的行为分析 | 第28-30页 |
2、大学生的心理分析 | 第30-34页 |
三、新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| 第34-39页 |
(一) 有利于人际间的交流 | 第34-35页 |
(二)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和谐 | 第35页 |
(三) 有利于人文精神的积淀 | 第35-37页 |
(四) 有利于学科特色的区分 | 第37-38页 |
(五) 有利于以人为本思想的实现 | 第38-39页 |
四、新校园景观设计 | 第39-48页 |
(一) 点、线、面的景观形态 | 第39-41页 |
(二) 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 | 第41-43页 |
(三) 个性化的文化元素 | 第43-45页 |
(四) 舒适的人、物交融 | 第45-48页 |
结语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