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引言 | 第7-9页 |
| 材料与方法 | 第9-13页 |
| 1 研究对象 | 第9页 |
| ·宫颈癌组 | 第9页 |
| ·CIN 组 | 第9页 |
| ·正常宫颈组 | 第9页 |
| 2 试剂与仪器 | 第9-10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9-10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10页 |
| 3 试验方法和步骤 | 第10-12页 |
| ·标本取材 | 第10页 |
| ·试验步骤 | 第10-11页 |
| ·1 FHIT、C-myc染色的具体步骤 | 第10-11页 |
| ·HPV16/18的染色步骤 | 第11页 |
| ·对照 | 第11-12页 |
| 4 染色结果判定 | 第12页 |
| ·FHIT、C-myc染色的判断标准 | 第12页 |
| ·HPV16/18染色判断标准 | 第12页 |
| 5 统计学分析 | 第12-13页 |
| 结果 | 第13-23页 |
| 1 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| 第13页 |
| 2 FHIT 基因蛋白产物与宫颈组织的关系 | 第13-16页 |
| 4 HPV16/18 与宫颈组织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| 5 宫颈癌中 FHIT、HPV16/18、C-myc 表达的相关性 | 第17-19页 |
| 附图 | 第19-23页 |
| 讨论 | 第23-30页 |
| 1 FHIT 基因的生物学特性与宫颈癌的发生、发展的关系 | 第23-25页 |
| 2 C-myc 生物学特性及与宫颈癌的发生、发展的关系 | 第25-27页 |
| 3 HPV16/18 的生物学特性与宫颈癌的发生、发展的关系 | 第27-28页 |
| 4 高危型 HPV 与 FHIT、c-myc 的相关性 | 第28-30页 |
| 结论 | 第30-31页 |
| 致谢 | 第31-3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2-34页 |
| 综述 | 第34-42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