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研究--以辽宁省为例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引言第9-11页
1 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与相关理论基础第11-21页
   ·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第11-15页
     ·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演变第13-15页
   ·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层次的划分第15-17页
     ·接触、选择、分析和传播信息的基本能力第16页
     ·建构批判意识的防范能力第16页
     ·自觉自律的改善能力第16-17页
   ·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基础第17-21页
     ·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大众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第18页
     ·“第三者效果”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和谐社会理论第19-21页
2 辽宁省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调查分析第21-39页
   ·辽宁省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的基本情况说明第21-23页
     ·性别构成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年级构成第22页
     ·学科构成第22-23页
   ·辽宁省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第23-35页
     ·大学生对大众媒介的接触状况第23-25页
     ·大学生对“第四媒体”——网络的接触状况第25-29页
     ·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状况第29-35页
   ·辽宁省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分析第35-39页
     ·辽宁省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·辽宁省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7-39页
3 辽宁省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升策略第39-49页
   ·高校设置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第39-43页
     ·探索媒介素养教学的模式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充分利用校园媒介资源第41页
     ·编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材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模式第42-43页
   ·加快媒介素养教育传者的素质培养第43-44页
     ·高度重视媒介素养师资队伍的建设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加强媒介传者素养的建设第44页
   ·树立大学生选择和使用媒介的自我教育意识第44-45页
   ·加大政府规范和保障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第45-46页
   ·深化大众传媒传播和引导的责任意识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参与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第46-47页
     ·与高校大学生进行互动性联系第47页
   ·培养社会整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氛围第47-49页
结论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2页
附录A 辽宁省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问卷第52-5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4-55页
致谢第55-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历史性--从存在的历史观到社会历史观
下一篇:角度式控制阀PIC控制板的开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