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前言: 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第一部分 被害人承诺的刑法内涵与外延 | 第14-24页 |
(一) 被害人承诺的历史发展 | 第14-15页 |
(二) 被害人承诺的含义 | 第15-19页 |
(三) 被害人承诺在刑法上的意义 | 第19-21页 |
(四) 被害人承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刑法上的体现 | 第21-24页 |
第二部分 被害人承诺(行为)的正当化根据 | 第24-34页 |
(一) 被害人承诺正当化根据的中外学说及评议 | 第24-26页 |
(二) 被害人承诺正当化的根据:利益衡量理论 | 第26-32页 |
(三) 利益衡量理论的运用 | 第32-34页 |
第三部分 被害人承诺的成立要件 | 第34-47页 |
(一) 承诺者的权限: 限于个人法益 | 第34-36页 |
(二) 承诺者的能力: 相应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| 第36-37页 |
(三) 承诺者的意思: 自由、真实 | 第37-41页 |
(四) 承诺的对象(内容): 行为人的行为和行为结果 | 第41-42页 |
(五) 承诺的方式(代理): 本人行为和部分代理有效 | 第42-43页 |
(六) 承诺的表示: 明示和部分默示有效 | 第43页 |
(七) 承诺的生效与撤销时间: 侵害行为前表示 | 第43-45页 |
(八) 对行为人的主观和客观要求 | 第45-47页 |
第四部分 被害人承诺理论的适用 | 第47-55页 |
(一) 安乐死与尊严死 | 第47-49页 |
(二) 自杀及帮助自杀行为 | 第49-50页 |
(三) 治疗行为 | 第50-53页 |
(四) 器官移植与买卖 | 第53页 |
(五) 竞技场上伤害行为 | 第53-55页 |
结语: 被害人承诺的立法构建 | 第55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2-63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