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一、内蒙古草原及草原退化 | 第10-20页 |
(一) 内蒙古草原 | 第10-14页 |
1. 内蒙古草原的生态属性 | 第10-11页 |
2. 内蒙古草原的经济属性 | 第11-13页 |
3. 内蒙古草原的社会属性 | 第13-14页 |
(二) 内蒙古草原的退化 | 第14-20页 |
1. 20世纪50年代至本世纪初:内蒙古草原退化震惊世人 | 第15-17页 |
2. 近10年:内蒙古草原退化与建设并进 | 第17-20页 |
二、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分析面面观 | 第20-25页 |
(一) 自然原因之说 | 第20-21页 |
(二) 人为原因之说 | 第21-23页 |
1. 草原开垦之说 | 第21页 |
2. 过度放牧之说 | 第21页 |
3. 不合理采矿与滥采滥挖滥砍之说 | 第21-22页 |
4. 投入产出悬殊之说 | 第22页 |
5. 人口超载之说 | 第22页 |
6. 制度或政策原因之说 | 第22-23页 |
7. 文化趋同之说 | 第23页 |
8. 综合之说 | 第23页 |
(三) 小结 | 第23-25页 |
三、内蒙古草原退化的经济根源 | 第25-53页 |
(一) 简析草原退化的直观原因 | 第25-38页 |
1、建国后内蒙古草原开垦 | 第25-30页 |
2、牲畜头数超过草场载畜量 | 第30-36页 |
3、矿产开发与滥采滥挖滥伐 | 第36-38页 |
(二) 现象背后的根源 | 第38-52页 |
1. 草原单一价值的过分强调 | 第38-41页 |
2.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及供需不平衡 | 第41-42页 |
3. 利益分配不公导致草原退化 | 第42-43页 |
4. 存在严重的外部性 | 第43-45页 |
5. 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使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降低 | 第45页 |
6. 一些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| 第45-52页 |
(三) 小结 | 第52-53页 |
四、恢复草原生态及实现草原区域可持续发展 | 第53-61页 |
(一) 内蒙古草原的价值定位 | 第53-54页 |
(二) 发挥民族文化在民族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| 第54-55页 |
(三) 应把内蒙古草原区域划入国家限制开发区 | 第55-60页 |
1. 加强草原生态修复和保护 | 第56页 |
2. 发展特色产业 | 第56-58页 |
3. 适度开发矿产资源 | 第58-59页 |
4. 发展中心城市 | 第59页 |
5. 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| 第59-60页 |
(四) 应把内蒙古草原区域划入优先发展区域 | 第60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3页 |
答谢 | 第63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