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衰通脉灵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观察
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临床研究 | 第8-18页 |
一、资料与方法 | 第8-12页 |
(一) 诊断标准 | 第8-9页 |
(二) 试验病例标准 | 第9页 |
(三) 研究对象 | 第9-11页 |
(四) 治疗及观察方法 | 第11-12页 |
(五) 疗效判定标准及统计方法 | 第12页 |
二、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12-17页 |
(一) 两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 | 第12页 |
(二)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 主要症状积分值比较 | 第12-14页 |
(四) 血脂 | 第14页 |
(五) 治疗前后血压、HR的变化 | 第14页 |
(六)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比较 | 第14-15页 |
(七) 血液流变学 | 第15页 |
(八) 脑血管多谱勒超声血流图(TCD) | 第15-17页 |
三、试验小结 | 第17-18页 |
讨论 | 第18-52页 |
一、脑动脉硬化的现代医学研究 | 第18-23页 |
(一) 脑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 | 第18-23页 |
(二) 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西医防治措施 | 第23页 |
二、祖国医学对脑动脉硬化病机的探讨 | 第23-26页 |
(一)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23-25页 |
(二) 对辨证论治的认识 | 第25-26页 |
三、导师学术思想探讨 | 第26-35页 |
(一) 心脑肝肾脾诸脏失衡为发病之因 | 第27-31页 |
(二) 元气亏虚为CAS之本 | 第31-32页 |
(三) 痰瘀阻络为CAS之标 | 第32-33页 |
(四) 病理机制之相关性 | 第33-34页 |
(五) 扶元固本,祛瘀通络是基本治法 | 第34-35页 |
四、中医治则确立和方药组成分析 | 第35-49页 |
(一) 方药组成 | 第35页 |
(二) 方药分析 | 第35-40页 |
(三) 现代药理研究 | 第40-49页 |
五、临床疗效评价 | 第49-50页 |
六、机制探讨 | 第50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附录 | 第57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详细摘要 | 第61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