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燃料化学工业论文

A~2/O~2生物膜法处理焦化废水中试研究

摘要第1-11页
ABSTRACT第11-27页
第1章 引言第27-30页
   ·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27-28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8-29页
   ·课题的来源第29-30页
第2章 文献综述第30-87页
   ·焦化废水来源、性质及危害第30-35页
     ·焦化废水的来源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焦化废水的水质特点第31-35页
   ·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5-52页
     ·常规好氧活性污泥法及其改进第35-37页
     ·A/O(缺氧-好氧)活性污泥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·A/A/O(厌氧-缺氧-好氧)活性污泥法第38-41页
     ·A/A/O(厌氧-缺氧-好氧)生物膜活性污泥联合工艺第41-46页
     ·焦化废水的短程硝化与反硝化第46-50页
     ·其它A、O组合工艺第50页
     ·焦化废水生物处理的生物强化技术第50-51页
     ·现有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启示第51-52页
   ·有机废水的厌氧水解酸化预处理第52-61页
     ·水解酸化的概念第52页
     ·水解酸化的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第52-53页
     ·水解酸化与厌氧工艺的区别第53-55页
     ·厌氧水解酸化预处理的优点第55页
     ·厌氧水解过程影响因素第55-57页
     ·水解酸化过程的判断标准第57-59页
     ·水解酸化的工程应用第59-61页
     ·焦化废水水解酸化的预处理第61页
   ·生物硝化第61-68页
     ·生物硝化机理第61-63页
     ·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第63-68页
       ·溶解氧对硝化细菌的影响第63页
       ·C/N比对硝化作用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·pH值对硝化作用的影响第64页
       ·温度对硝化作用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·有毒物质对硝化作用的影响第65-68页
   ·生物反硝化第68-73页
     ·反硝化的原理第68页
     ·反硝化的影响因素第68-71页
     ·附着型反硝化反应器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·低孔隙率浸没式填料床反应器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·反应器的填料第72-73页
   ·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第73-76页
     ·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特点第74-75页
     ·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第75-76页
   ·曝气生物滤池第76-85页
     ·曝气生物滤池的发展第76-78页
     ·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特征第78-84页
     ·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第84-85页
   ·结论第85-87页
第3章 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第87-99页
   ·实验流程第87-88页
   ·中试设备第88-94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备第88-90页
     ·进水、出水系统第90-91页
     ·水解酸化反应器第91页
     ·缺氧反应器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·缺氧反应器反冲洗系统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·缺氧反应器回流系统第92页
     ·好氧反应器系统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·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·沉淀池第93页
       ·曝气生物滤池第93-94页
   ·实验废水来源及水质特点第94-95页
     ·焦化废水来源第94页
     ·焦化废水水质特点第94-95页
   ·中试设备进水水量及水质情况第95-96页
   ·运行方式第96页
   ·实验水质达标要求第96-97页
   ·测定项目及方法第97页
   ·水样的取样方法及保存第97-99页
     ·水样的取样方法第97-98页
     ·水样的保存方法第98-99页
第4章 实验过程总述第99-109页
   ·挂膜启动期第99-101页
     ·挂膜方法的选择第99页
     ·接种污泥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系统挂膜第100页
     ·挂膜成熟的标志第100-101页
   ·系统试运行期第101-103页
   ·运行调整期第103-104页
   ·系统进水流量0.2M~3/H时运行效果第104页
   ·系统进水流量为0.1M~3/H时运行效果第104-105页
   ·系统进水流量为0.1M~3/H不再稀释时运行效果第105-106页
   ·系统进水流量为0.1M~3/H,回流改为O_2池至A_2池时运行效果第106-107页
   ·结论第107-109页
第5章 水解酸化反应器第109-133页
   ·水解酸化反应器的挂膜启动以及初期试运行第109-111页
   ·试运行期间的调整第111-116页
     ·第一步调整水解酸化反应器运行效果分析第111页
     ·第二步调整水解酸化反应器运行效果分析第111-116页
   ·稳定运行期内水解酸化反应器运行效果分析第116-126页
     ·进水流量0.2m~3/h时水解酸化反应器运行效果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·进水流量为0.1m~3/h水解酸化反应器处理效果分析第117-120页
       ·O_1池进水不进行稀释时水解酸化反应器运行效果分析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·O_1池进水进行清水稀释时水解酸化反应器处理效果分析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·进水流量为0.2m~3/h时水解酸化反应器运行效果分析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·进水流量为0.15m~3/h时水解酸化反应器运行效果分析第122-124页
     ·进水流量为0.25m~3/h时水解酸化反应器运行效果分析第124-126页
   ·水解酸化反应器运行效果影响因素第126-129页
     ·水力停留时间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·进水水质第127页
     ·进水温度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·进水pH值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·进水碱度第129页
   ·水解酸化反应器生态学分析第129-131页
     ·水解酸化反应器中生物量的分布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·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中的优势微生物第130-131页
   ·结论第131-133页
第6章 缺氧反硝化反应器第133-159页
   ·缺氧反应器挂膜启动及初期试运行第133-135页
   ·试运行期间内的调整第135-137页
     ·第一步运行调整缺氧反应器运行效果第135页
     ·第二步运行调整缺氧反应器运行效果第135-137页
   ·稳定运行期内缺氧反应器运行效果分析第137-141页
     ·缺氧反应器恢复运行第137页
     ·恢复运行期后调整回流比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·系统进水流量为0.2m~3/h时缺氧反应器运行效果第138-141页
     ·无清水稀释条件下缺氧反应器的运行结果第141页
   ·缺氧反应器在焦化废水处理中对COD的去除作用第141-144页
     ·缺氧反应器COD去除率与系统出水COD浓度的关系第143页
     ·缺氧反应器硝态氮去除量与COD去除量的关系第143-144页
   ·缺氧反应器各工艺条件对其运行的影响第144-154页
     ·回流比第144-147页
     ·温度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·pH值第148-151页
     ·硝态氮负荷与反硝化效率的关系第151-153页
     ·缺氧反应器进水碳氮比(COD/NO_3-N)与缺氧反应器硝态氮去除率的关系第153-154页
     ·水解酸化反应器出水BOD/COD比值对缺氧反应器运行的影响第154页
   ·对缺氧反应器出水NH_3-N浓度高于进水NH_3-N浓度现象的分析第154-155页
   ·缺氧反应器生态学分析第155-157页
     ·缺氧反应器中生物量的分布第155-156页
     ·缺氧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种类第156-157页
   ·结论第157-159页
第7章 好氧生物反应器第159-199页
   ·好氧反应器挂膜启动及初期试运行第159-164页
     ·挂膜启动第159-160页
     ·一、二级好氧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第160-162页
     ·一、二级好氧反应器对NH_3-N的去除第162-164页
   ·试运行期间内的调整第164-174页
     ·第一步运行调整第164-168页
       ·COD的去除第164-165页
       ·NH_3-N的去除第165-168页
     ·第二步运行调整第168-174页
       ·COD的去除第168-170页
       ·NH_3-N的去除第170-174页
   ·稳定运行期内好氧反应器运行效果分析第174-189页
     ·好氧反应器恢复运行第174-178页
       ·生物接触氧化池对COD的去除效果第175页
       ·NH_3-N的去除效果第175-176页
       ·曝气生物滤池的去除效果第176-178页
     ·系统进水流量为0.1m~3/h不加清水稀释时的运行效果第178-181页
       ·一级好氧生物反应器第178-179页
       ·二级好氧反应器第179-181页
     ·系统进水流量为0.1m~3/h,O_1池用0.1m~3/h的清水稀释时的运行效果第181-182页
       ·一级好氧生物反应器第181-182页
     ·好氧反应器进水流量为0.1m~3/h,O_1池进水不稀释时的运行效果第182-185页
       ·一级好氧生物反应器第182-184页
       ·二级好氧生物反应器第184-185页
     ·系统进水流量为0.25m~3/h时的运行效果第185-189页
       ·一级好氧生物反应器第186-187页
       ·二级好氧生物反应器第187-189页
   ·好氧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因素第189-191页
     ·有机物浓度对NH_3-N硝化的影响第189页
     ·进水NH_3-N浓度对NH_3-N硝化的影响第189-190页
     ·C/N对硝化反应的影响第190-191页
     ·pH值或碱度对硝化的影响第191页
   ·二级好氧反应器对于SS的去除效果第191-192页
   ·反冲洗对二级好氧反应器运行的影响第192-193页
   ·两级好氧生物膜工艺的优点第193页
   ·好氧生物反应器生态学分析第193-196页
     ·好氧生物反应器中生物量第193-194页
     ·好氧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种类第194-196页
   ·结论第196-199页
第8章 结论与建议第199-207页
   ·结论第199-205页
   ·建议第205-207页
参考文献第207-217页
致谢第217-218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18-219页
科学研究情况第219-220页
博士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第220页

论文共22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公益征收若干法律问题研究--以土地征收为主要考察对象
下一篇: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