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财政法论文--金融法论文

贷款欺诈法律防治机制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1页
前言第11-12页
第一章 贷款欺诈的基本含义第12-16页
 第一节 “欺诈”的界定第12-14页
  一、欺诈的主观方面第12-13页
  二、欺诈的客观方面第13-14页
 第二节 贷款欺诈的概念界定第14-16页
  一、贷款欺诈的主体第14-15页
  二、贷款欺诈发生的时间范围第15-16页
第二章 贷款欺诈的现状及其危害第16-23页
 第一节 贷款欺诈的现状第16-21页
  一、贷款欺诈行为普遍存在第16页
  二、贷款欺诈手段日益复杂,表现形式多样化第16-21页
 第二节 贷款欺诈的危害第21-23页
  一、贷款欺诈的危害具有较强的连锁性第21页
  二、贷款欺诈危害的具体表现第21-23页
第三章 贷款欺诈的生成机理第23-33页
 第一节 贷款欺诈行为发生的一般理论第23-25页
  一、行为动机和行为决意第23-24页
  二、贷款欺诈行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决意第24-25页
 第二节 贷款欺诈生成机理四要素的具体分析第25-33页
  一、贷款欺诈成本分析第25-26页
  二、贷款欺诈收益与损失分析第26-29页
  三、贷款欺诈机会第29-32页
  四、贷款欺诈人人格扭曲第32-33页
第四章 贷款欺诈法律防治制度的具体分析第33-57页
 第一节 贷款欺诈法律防治的一般思路第33-34页
 第二节 借款人信息获取法律制度第34-42页
  一、借款人信息告知法律制度第35-37页
  二、政府信息公开与贷款欺诈防治第37-38页
  三、企业、个人征信法律制度建设第38-42页
 第三节 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制度第42-45页
  一、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制度的理论根据——利益相关者理论第42-43页
  二、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制度对于贷款欺诈防治的意义第43页
  三、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具体方式第43-45页
 第四节 贷款欺诈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第45-50页
  一、贷款职责的分散行使第45-46页
  二、贷款工作人员尽职制度第46-48页
  三、商业银行内部贷款监督审计制度第48-50页
 第五节 贷款欺诈法律责任制度第50-57页
  一、贷款欺诈的刑事法律责任第50-53页
  二、贷款欺诈的行政法律责任第53-54页
  三、贷款欺诈的民事法律责任第54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比较法视角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法律规制研究
下一篇:外资并购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