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2页 |
| 1 绪论 | 第12-25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4-21页 |
| ·土振(震)陷研究 | 第14-18页 |
| ·与黄土振(震)陷相关的研究 | 第18-21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21-25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3-25页 |
| 2 研究区域环境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| 第25-39页 |
| ·研究区域的环境地质条件 | 第25-31页 |
| ·区域概况 | 第25页 |
| ·气象资料 | 第25-26页 |
| ·地形地貌 | 第26-27页 |
| ·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| 第27-28页 |
| ·第四纪地质与地层岩性 | 第28-29页 |
| ·水文条件 | 第29-31页 |
| ·研究区域的黄土工程地质特性分析 | 第31-38页 |
| ·黄土的物质成分 | 第31-32页 |
| ·黄土的结构特征 | 第32页 |
| ·黄土的物理性质 | 第32-34页 |
| ·黄土的力学特性 | 第34-36页 |
| ·黄土静三轴试验 | 第36-38页 |
| ·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3 现场波速测试及其与震陷的关系 | 第39-49页 |
| ·现场波速测试 | 第39-44页 |
| ·波速测试的基本理论与应用 | 第39-40页 |
| ·郑西客运专线现场波速测试 | 第40-42页 |
| ·客运专线现场波速测试结果分析 | 第42-44页 |
| ·剪切波速预测黄土场地震陷量的方法 | 第44-47页 |
| ·黄土震陷性及其与剪切波速的关系 | 第45-46页 |
| ·剪切波速预测黄土震陷的方法及计算实例 | 第46-47页 |
| ·小结 | 第47-49页 |
| 4 机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的黄土振陷研究 | 第49-68页 |
| ·机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黄土动三轴试验 | 第49-56页 |
| ·试验概述 | 第49-50页 |
| ·试验结果 | 第50-56页 |
| ·机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的黄土振陷量简化计算 | 第56-59页 |
| ·原理 | 第56-57页 |
| ·动力衰减系数 | 第57页 |
| ·动应力—应变关系 | 第57页 |
| ·不同高度的路基动力沉降计算 | 第57-58页 |
| ·路基动力沉降预测 | 第58-59页 |
| ·振陷预测的回归和神经网络模型 | 第59-67页 |
| ·振陷预测的多元回归模型 | 第59-62页 |
| ·振陷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 | 第62-65页 |
| ·几种预测模型的对比 | 第65-67页 |
| ·小结 | 第67-68页 |
| 5 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震陷研究 | 第68-85页 |
| ·人工地震波的合成 | 第68-72页 |
| ·人工地震波的合成原理 | 第68-71页 |
| ·沿线典型路段人工地震波的合成 | 第71-72页 |
| ·地震荷载下的黄土震陷试验 | 第72-76页 |
| ·试验概述 | 第72-73页 |
| ·试验结果 | 第73-74页 |
| ·地震震陷量估算方法 | 第74-75页 |
| ·黄土震陷量的估算与评价 | 第75-76页 |
| ·震陷预测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| 第76-84页 |
| ·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| 第76-79页 |
| ·震陷预测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| 第79-84页 |
| ·小结 | 第84-85页 |
| 6 地基黄土震陷前后微结构变化研究 | 第85-113页 |
| ·黄土微结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5页 |
| ·震陷前后黄土微结构试验 | 第85-89页 |
| ·黄土微结构的扫描电镜试验方法 | 第85-88页 |
| ·震陷前后黄土微观结构研究流程 | 第88-89页 |
| ·震陷前后黄土微结构变化研究 | 第89-100页 |
| ·黄土微结构的图形形貌分析 | 第89-94页 |
| ·震陷前后黄土试样的微结构变化特征 | 第94-100页 |
| ·试验成果分析 | 第100页 |
| ·分形理论及GIS在黄土震陷前后微结构变化中的应用研究 | 第100-111页 |
| ·分形理论与土微结构研究 | 第100-103页 |
| ·基于GIS的图像处理方法 | 第103页 |
| ·分形维数的确定 | 第103-104页 |
| ·成果分析 | 第104-111页 |
| ·小结 | 第111-113页 |
| 7 黄土震陷机理研究 | 第113-127页 |
| ·黄土震陷的条件分析 | 第113页 |
| ·黄土震陷的影响因素 | 第113-121页 |
| ·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对震陷的影响 | 第113-115页 |
| ·黄土震陷的地域分异研究 | 第115-119页 |
| ·动荷载因素对震陷的影响 | 第119-121页 |
| ·黄土震陷机理研究 | 第121-126页 |
| ·土震陷机理研究概况 | 第121-122页 |
| ·黄土震陷机理初探 | 第122-126页 |
| ·小结 | 第126-127页 |
| 8 黄土地基动力沉降数值分析 | 第127-161页 |
| ·岩土体动力分析方法 | 第127-128页 |
| ·FLAC动力分析原理 | 第128-136页 |
| ·FLAC简介 | 第128页 |
| ·FLAC计算原理 | 第128-131页 |
| ·FLAC动力分析方法 | 第131-136页 |
| ·地震力作用下黄土路基变形分析 | 第136-153页 |
| ·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136-144页 |
| ·地震力作用下黄土路基数值计算结果 | 第144-153页 |
| ·机车振动作用下黄土地基沉降计算 | 第153-160页 |
| ·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153-156页 |
| ·静力沉降计算结果 | 第156页 |
| ·动力沉降计算结果 | 第156页 |
| ·数值计算存在的问题 | 第156-157页 |
| ·有限元与神经网络联合计算方法的探讨 | 第157-160页 |
| ·小结 | 第160-161页 |
| 9 黄土地基抗震陷处理措施 | 第161-169页 |
| ·黄土地基抗震陷处理措施简介 | 第161-162页 |
| ·强夯法 | 第162-164页 |
| ·化学处理法 | 第164-166页 |
| ·挤密桩法 | 第166-167页 |
| ·换土垫层法 | 第167页 |
| ·CFG桩法 | 第167-168页 |
| ·小结 | 第168-169页 |
| 10 结论 | 第169-1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72-181页 |
| 致谢 | 第1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