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提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绪论 | 第12-21页 |
一、选题的意义 | 第12-14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8页 |
三、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观点 | 第18-21页 |
第一章 萧条中的反思——美国“责任”意识的形成 | 第21-44页 |
第一节 摆脱经济萧条的对策 | 第24-29页 |
一、1933 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| 第25-27页 |
二、美英法三国金融稳定宣言 | 第27-29页 |
第二节《互惠贸易协定法》——美国建立多边贸易体系的国内立法基础 | 第29-38页 |
一、1934 年《互惠贸易协定法》 | 第31-35页 |
二、美英互惠贸易协定谈判 | 第35-38页 |
第三节 美英贸易政策分歧 | 第38-44页 |
一、美国的非歧视多边自由贸易政策 | 第38-40页 |
二、帝国特惠——英国的贸易政策主张 | 第40-44页 |
第二章 美英关于“第七条”原则的商业政策谈判 | 第44-77页 |
第一节 多边自由贸易的定义——《美英互助协定》第七条 | 第45-54页 |
一、《大西洋宪章》第四条 | 第47-50页 |
二、罗斯福的谅解电报 | 第50-54页 |
第二节 米德-奥武藤报告与第一次华盛顿会谈 | 第54-62页 |
一、从米德计划到奥武藤报告 | 第54-58页 |
二、第一次华盛顿会谈 | 第58-62页 |
第三节 从伦敦“私人会谈”到第二次华盛顿会谈 | 第62-77页 |
一、伦敦“私人会谈” | 第62-65页 |
二、彼德维尔方案与伦敦非正式商业政策会谈 | 第65-71页 |
三、第二次华盛顿会谈 | 第71-77页 |
第三章 “建议宪章”和伦敦预备会谈 | 第77-106页 |
第一节 美国发布“提请召开国际贸易和就业会议的建议” | 第78-93页 |
一、“建议”的主要内容 | 第79-83页 |
二、“建议”评价和关税谈判程序 | 第83-90页 |
三、“建议宪章” | 第90-93页 |
第二节 伦敦预备会议和伦敦宪章 | 第93-106页 |
一、美英之间主要争论议题 | 第95-99页 |
二、从“建议宪章”到“伦敦宪章” | 第99-106页 |
第四章 关贸总协定与日内瓦预备会议 | 第106-140页 |
第一节 杜鲁门当局的妥协——“例外条款”适用程序 | 第106-112页 |
一、“对公众意愿的侮辱”——美国准备做出关税减让的清单 | 第107-108页 |
二、米利金-范登堡妥协和第9832 号总统行政命令 | 第108-112页 |
第二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谈判 | 第112-130页 |
一、羊毛关税谈判与羊毛法案 | 第114-119页 |
二、美英关于帝国特惠的分歧和1947 年英国金融危机 | 第119-130页 |
第三节 日内瓦预备会议和日内瓦宪章 | 第130-140页 |
一、美英电影配额之争 | 第131-133页 |
二、宪章草案谈判中的主要分歧 | 第133-140页 |
第五章 哈瓦那会议和哈瓦那宪章 | 第140-181页 |
第一节 哈瓦那会议关于宪章的谈判 | 第141-155页 |
一、经济发展方面的“积极措施” | 第141-145页 |
二、英国人的不满 | 第145-151页 |
三、盟军占领区适用宪章问题 | 第151-155页 |
第二节 哈瓦那宪章的主要内容 | 第155-173页 |
一、宪章对“充分就业”和“经济发展”的倾斜 | 第155-159页 |
二、充满例外条款的贸易和商业规则 | 第159-169页 |
三、争端解决程序以及ITO 的结构和运作 | 第169-173页 |
第三节 美英两国对宪章的反应 | 第173-181页 |
一、英国对宪章的评价 | 第173-175页 |
二、美国对宪章的反应 | 第175-181页 |
第六章 国际贸易组织的失败 | 第181-208页 |
第一节 美国国会对宪章的态度 | 第181-192页 |
一、“危险点”条款与贸易协定法延期 | 第182-185页 |
二、宪章在国会的命运——搁置 | 第185-192页 |
第二节 国际贸易组织失败的原因 | 第192-203页 |
一、宪章失败的国际政治背景——冷战 | 第193-195页 |
二、霸主的尴尬——美英之间“相互谅解”的困难 | 第195-199页 |
三、政府的困惑——在国际目标和国内责任之间权衡 | 第199-203页 |
第三节 国际贸易组织的意义 | 第203-208页 |
一、“创新性”先例与尝试 | 第204-205页 |
二、增进国际经济合作共识 | 第205-208页 |
结语 | 第208-213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213-219页 |
附录 大事年表 | 第219-222页 |
后记 | 第222页 |